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オ,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它”指的是

A. 分封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 皇权受到制约

B. 君主专制强化

C. 世袭制度消亡

D. 地方权力削弱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清末某官员说:“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这里的“战争”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与“1948年”“解放长春”等信息相关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些成就的政治因素是

A. 民族区域自治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方针

D.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与“时间:1955年4月;人物:周恩来;方针:求同存异;意义:形成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有关的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罗马一位法学家认为,罗马初建时期“没有任何固定的法律和权利”,但通过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公元前5世纪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形成。这部成文法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大宪章》

D. 查士丁尼法典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行使这三部分权力的分别是

A. 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 最高法院、国会、总统

D. 国会、最高法院、总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我国著名学者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合适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联邦制

D. 民主共和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斯大林曾评论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这次尝试是指

A. 第一国际成立

B. 法国大革命

C. 十月革命

D. 巴黎公社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17年11月7日,晚上9点45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这一事件史称

A. 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 北约组织的建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柏林墙”的修筑

B. 越南的“特种”战争

C. 古巴导弹危机

D. “华约”与“北约”的对抗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礼记》:“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这反映周礼

A. 高度重视宗族内部的关系

B. 明确和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C. 加强了天子对诸侯国控制

D. 缓和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界大抵以山川地形、历史传统等因素来划分,元代行省区划则不惜打破自然界限。这一变化的意图是

A. 加强专制皇权

B. 防范地方割据

C. 打击汉族势力

D. 加强经济掠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从南宋中期开始,郡邑间对科第的角逐日趋明显,各地捐田置产,筹办“贡士庄”或“兴贤庄”以补助本籍举子赴临安参加礼部考试。这说明科举制度

A. 既符合社会价值且显祖荣宗

B. 是平民功成名就的重要途径

C. 可以扩大郡邑的政治影响力

D. 促进了社会向学风气的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明万历年间有大臣奏疏:“部院即分职之六卿,内阁即论道之三公,未闻三公可尽揽六卿之权,归一人掌握,而六卿頫首屏气,唯唯听命于三公,必为请教而后行也”这反映明中后期

A. 皇权显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

B. 内阁权力膨胀且呈失控之势

C. 六部尚书品级职权逐渐提升

D. 中枢权力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90年,孙中山在澳门报纸上发表《致郑藻如书》,主张兴农会以倡革农桑业,立会设局以禁绝鸦片和兴学会设学校以普及教育,这体现了孙中山的

A. 改良思想

B. 革命思想

C. 立宪主张

D. 共和主张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14年袁世凯的《袁记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集会、结社之自由: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发布与法律有同等效力之教令”,该约法

A. 为袁世凯恢复帝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B. 既迎合民主共和潮流又具专制意图

C. 缓解国内对尊孔复古的與论压力

D. 履行《临时约法》人民主权的规定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近代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据此可知

 

 

时间

课程

1903年

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物理及化学、体操等

1913年

修身、国文、外国语、理科、体操、缝纫(女子)等

1922年

公民、国语、算术、卫生,工用艺术、体育等

 

 

A. 清政府的学校教育全盘西方化

B. 民国时期的基础教育重文轻理

C. 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

D. 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15年某报登载《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但有能对艰苦劳顿,不为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故曰: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据此推断,征友应为

A. 立志报国的研究者

B. 志趣相同的求学者

C. 志同道合的革命者

D. 同甘共苦的奋斗者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述是关于西安事变的相关史料,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同一历史记事可有不同的史料来源

B. 报纸比日记更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

C. 不同史料记载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

D. 当事人的记述为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恽代英说:在某一县一省或某一区内,虽然我们还没有能力完全驱逐消灭敌人,我们可以在暴动已获胜利的地方先建立起县、省或区的苏雄埃,以号召在它范围内的工农兵革命群众。这表明中共

A. 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效仿苏联坚持城市斗争革命路线

C. 重视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战争

D. 认识到工农兵是中国革命的主力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关于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战共同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彰显了国共团结抗日的强大力量

B. 打破了日本军队常胜不败的神话

C. 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振奋和鼓舞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湖的到来

A. 是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结果

B. 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C. 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

D. 促成了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图是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据此可知

 

 

A.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结构呈现出新特点

B. 农村受惠改革红利,正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C. 农业结构调整促使经营体制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D. 农业政策不稳定性,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的波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雅典公民把担任公职当作一种荣誉,谁要是一生中什么公职都没有担任过,谁就被认作是懒汉和没有出息的人,那可是一生的耻辱。这一观念

A. 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

B. 体现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

C. 真正实现希腊多数人的民主

D. 反映了雅典政治的某些弊端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受寄人不忠实的,处以双倍于所致损害的罚金:监护人不忠实的,任何人都有权诉请撤换:其侵吞受监护人财产的,处以双倍于该财产的罚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罗马法

A. 确保贵族利益不受侵犯

B. 注重护社会诚信风气

C. 重视情理和法理的结合

D. 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维多利亚女王为缔造19世纪英国的辉煌作出卓越的贡献,恰恰是她格守了虚君的本分,使英国的各种政治力量自行在磨合较量中逐步调整完善,下列史实与此吻合的是

A.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近代两党政治的诞生

C. 责任内图制的形成

D. 议员选举资格的更改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美国国会是一种由两个独立运作的议院组成的立法机构。这种运作形式体现了

A. 美国宪政的“妥协”理念

B. 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

C.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公民权力得到法律保障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习近平主席称他,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他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他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马克思

D. 列宁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法兰西内战》是总结巴公社经验的一部重要著作,主线与核心是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敬畏责任和勤廉节约。巴黎公社措施中与“民主反腐”契合的是

A. 规定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并接受选民监督

B. 公职人员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工资

C.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 废除资产阶级的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下图是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土兵》,该漫画表明

 

A. 一战激发了群众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B. 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来巩固自身统治

D. 七月事件后革命由和平发展为武装斗争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1959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巴黎对戴高乐说,法国搞原子弹无法赶上苏联的水平,所以谈不上法国原子弹的威慑价值。戴高乐反驳说,法国只要有能杀死敌人一次的原子弹就够了,到那时敌人即使有十倍的手段也无济于事,这表明

A. 法国与美国争夺欧洲地区的领导权

B. 美国极力维护核武器全球垄断地位

C.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的格局

D.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呈现分化的趋势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与大国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这是一个国际组织的宗旨和原则,该组织的出现

A. 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B. 推动了新兴国家的建立

C.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 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59年,在参观莫斯科的美国国家博览会一间设备新样板住宅的厨房时,尼克松说这是一所典型的美国住宅,几乎任何美国工人都能住得起这样的房屋。赫鲁晓夫听后表示蔑视,并说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史称“厨房辩论”。该辩论

A. 是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的表现

B. 反映美苏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C. 缓和了美苏双方紧张状态

D. 体现了美苏对民生的重视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当今出现的“社会世界”如:宗教、艺术、环保以及各种诸多非政府组织,被称为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种力量”。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世界局势的复杂化

B. 世界趋势的一体化

C. 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D. 意识形态的趋同化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中美两国都是当今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命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会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法律,形成了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体系,国家现代法制初具规模。但囿于当时之国情,这些法典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的法制现代化步履艰难。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范围内移植西方近代宪法观念、宪法文明成果(精华)并将其本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的,《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宪政建设进行简要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