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1号卷·A10联盟2019年高考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为先秦诸子思想语录。据下表可知,先秦诸子

 

 

A. 强调推行抑商政策

B. 认同农业地位

C. 重视变革生产方式

D. 力促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文经学的《左氏传》最符合《春秋》本义,但汉武帝却对有时故意歪曲《春秋》本义甚至穿凿附会的今文经学的《公羊传》最为重视。材料表明当时

A. 儒学已经悖离孔子的本义

B. 儒家内部派系林立开始分化

C. 儒家放弃春秋笔法的传统

D. 儒学改造适应了政治的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太祖在位时,颁行了《商税则例》,去除五代商税的“苛细之敛”;宋太宗时要求地方官清理商税“名目”,在新统治地区推行(商税则例)。这反映了北宋

A. 重视市场管理的规范化

B. 加重了商业税的征收

C. 着力清除五代税制弊端

D. 延续传统的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代巡抚初为朝廷临时派遣以监察地方。到了嘉靖万历年间,巡抚变成常设机构并统辖地方三司,其名也由“巡抚xx地方”变成“xx地方巡抚”。这种变化

A. 保证了地方治理的效能

B. 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C. 改变了地方的权力结构

D. 完善了中央决策机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甲午战争后。除了出现“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界革命”口号外,中国还出现“军国民教育”“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据此判断,当时

A. 资产阶级推动了政治变革

B. 民主与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C. 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已完成

D. 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崛起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山大学是共产国际专为培养中国革命干部而建立的,在1925年所接收的147名学员中,中共党员占20%,其余是国民党党员。黄埔军校创办后,苏联政府又派出了以巴甫洛失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广州。这说明

A. 共产国际重视中国革命

B. 国民党是当时最先进的政党

C. 中共缺乏共产国际的支持

D. 国民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年画,在抗日根据地曾流行一时。该年画创作意在

A. 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B. 极力宣扬全面抗战路线

C. 鼓动军民支持战略反攻

D. 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早期罗马法规定,债务口头契约的成立,必须完成5名见证人在场见证等严格的仪式;到了后期,书面债务契约日益普及,其成立只要求“双方当事人在意思与理解上一致”即可。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罗马成文法开始取代了习惯法

B. 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 罗马法更加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 罗马法形式主义日益严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韦伯认为“这是一种秘密的精神酵母”,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而造成“西方”的兴起,亚洲人因为没有它而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因而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即使他们发挥城市、生产和商业的作用也无济于事。材料中韦伯强调的是

A. 东方缺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因素

B.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C. 东方城市商业中产生不了资本主义

D. 东西方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49年9月戴高乐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戴高乐认为

A. 法国在欧洲联合中应起主导作用

B. 法德应单独商谈欧洲联合事宜

C. 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D. 采取邦联制利于实现欧洲联合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二战后,美国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通过签订双边互惠贸易协定和积极推动多边谈判等方式来降低关税税率。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推行“公平与管理贸易”政策,以非关税措施为政策工具加强对外贸的千预。材料反映了美国

A. 旨在解决滞胀危机

B. 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C. 推行经济霸权主义

D. 阻碍了经济区域化进程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国的农业又有了新的跃进。明清两代的农业著作大为增多,体现了农业的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是农业的中心,16世纪引进的玉米和甘薯后来推广到全国,增加了全国粮食的总产量。除了粮食外的经济作物种植也有所发展,如桑、棉、简麻等。无论是农民还是地主,他们新的选择完全是从营利出发的,地主将一部分土地用于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生产。一部分农户开始了新的选择,放弃了作为主业的粮食生产,专门从事其他类型的农业,成为蚕农、棉农、茶户、果农等。

——摘编自薛国中《16至18世纪的中国农业革命》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圃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摘编自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材料三  中国在1980-2010年间经历了其现代化(即带有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提高)的农业革命。把其与不同类型的农业革命相比,为我们说明的是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1980-2010)》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中国农业“新的跃进”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英农业革命的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应该如何提高农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文化发展中,某一时代的主流文化(先进文化)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同时产生并发展的,而是在某一局部地区首先产生并发展起来,随后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某一时代主流文化的首先发生、发展地区,就是该时代或该文化的“文化发展中心”。人类发展史表明,“文化发展中心”是不断转移的。

——摘编自韩民青《文化的转移》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提炼的观点予以论述。(要求:从材料信息中提炼一个观点,观点明确,论述过程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洪武三年(1370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重。请令商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引(一种领盐凭证,每引二百斤)。商人运粮毕,即以原给盐引数童赴所在官司缴之(以取盐),如此则转运费省而军备之用充矣。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法。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伴随着开中法的实行,山西商人迅速发展壮大,并且产生许多大盐商。但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专门机构能够保证开中法的严格实行,商人为了得到食盐所面临的困难非常大。即使是在理想的条件下,一个商人要完成这一交易也需要大约两年,甚至五六年时间。此外,在开中法逐渐提高门槛的局面下,只有能与官府勾结的大盐商才可以逐渐生存下来。

——摘编自《晋商研究》2008年第一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颁布开中法的原因及实施方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初推行的开中法予以评价。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给北爱尔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970年代以来,英国、爱尔兰两国政府都不断谋求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的途径,1993年双方同意通过谈判和合作的方式结束北爱尔兰的分裂局面,承诺北爱尔兰所有政党只要停止暴力,都可以参加谈判。为了解决北爱尔兰问题,爱尔兰做出了重大的让步,英国布莱尔政府也改变了之前的强硬政策,首相布莱尔甚至亲赴谈判现场,力促各方捐弃前嫌。在北爱尔兰问题上,欧盟为了促使各方达成协议,承诺给予资金援助;美国更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1998年在美国前参议员的主持下,北爱尔兰问题相关各方经过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北爱尔兰问题和平解决。

——摘编自时晓红《艰难的和平历程——北爱和平协议述评》

(1)根据材料,分析北爱尔兰民族问题得以解决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爱尔兰民族问题和平解决的认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雷沛鸿(1888-1967年),广西人,参加过黄花岗起义,长期担任广西省教育厅长。早在欧美留学期间,雷沛鸿就确立了“教育救国”的理念,认为通过教有可以改造社会、改造国家。他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大众化的教育,是能够实现民族自救和复兴的教育,最终要达到“教育为公”的境界。针时过去的教育缺乏原动力,缺乏社会基础和整体一贯的教育政策,他认为应改造中国教育并以农村为重心。教育改造运动需要与社会改造紧密结合,社会改造是教育改造的根本条件。教育改造要消灭过去教育内容的积并,建立民族教育体系。民族教育体系是一种大教育体系,国民学校制度是其中心,包括建立国民基础学校、国民中学、国民大学。1945年.他主导建立了国民大学的雏形——公立西江学院。雷沛鸿身为教育高官,但是他的教育改革没能继续下去,教育理想也最终失败。

——摘编自徐卫红《雷沛鸿的教育理想及其时代命运D

(1)根据材料,概括雷沛鸿“教育救国”理念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雷沛鸿的“教育救国”理念。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