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西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通常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周厉王时,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其不要限制民众舆论,周厉王不听,最终引发“国人暴动”,周厉王也被赶出国都。这说明西周时期 A. 国人舆论控制国家事务 B. 分封制下贵族等级分明 C. 原始民主遗存影响政治 D. 社会变革冲击天子地位
|
2. 难度:中等 | |
东汉光武帝即位后,因“天下垦田多不实”,而下令度田,但最终无疾而终。时人流传“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据此可知,东汉初期 A. 政府纵容土地兼并行为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赋税征收以田亩税为主 D. 租佃经营日益普遍化
|
3. 难度:中等 | |
唐高祖规定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太宗改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到唐高宗继位又恢复祖父规定,只是增加颜回作为陪祀。先圣先师名号的更换,说明唐代 A.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儒学的神学化色彩浓厚 C. 皇帝垄断对儒学的解释权 D. 理学内部派系斗争严重
|
4. 难度:简单 | |
清初,官员奏本经过内阁票拟才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推行奏折制。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折匣送回。奏折制的实行 A. 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 B. 创造了一种全新奏事机制 C. 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D. 彻底架空了内阁的票拟权
|
5. 难度:中等 | |
清代初期上海常以被称为“小苏州”为荣。19世纪中期以后,嘉兴、无锡、宁波等地,欲夸耀其市容商业繁盛,每每以“小上海”称之。19世纪中期上海取代苏州得益于 A. 工商业和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B. 农民战争引发大规模人口资金迁移 C. 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D. 清政府由被动开放转向了主动开放
|
6. 难度:中等 | |
近代早期,革命仅被认为是社会变革的一种方式。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通过《反革命罪条例》,从此“反革命罪”在中国逐渐流传开来,其意义比“卖国贼”,“亡国奴”还要厉害,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反革命罪的流行说明 A. 革命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 B. 国民党坚决捍卫大革命成果 C. 国民党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民族革命为阶级斗争所取代
|
7. 难度:中等 | |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视察时明确告诉资本家:“不要怕剥削,今天这种条件下,资本家的剥削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今天在我国资本主义的剥削不但没有罪恶,而且有功劳”。这些言论 A. 背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则 B. 推动了战略反攻的迅速到来 C. 提高了民族资本家的政治地位 D. 有益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
8.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最初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亚非拉国家。20世纪60年代,“中间地带”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但包含亚非拉国家,还包含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 冷战扩展到亚洲地区 B. 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 C.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 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
|
9.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罗马法如此重视程序旨在 A. 扩大平民的参政权利 B. 增强司法审判的公平性 C. 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强化贵族的法律解释权
|
10. 难度:中等 | |
17世纪,受经典力学的影响,许多启蒙思想家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于是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这一做法 A. 巩固了经典力学的科学地位 B. 开启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C. 阻碍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D. 固化了对人类社会的认知
|
11. 难度:中等 | |
1919年9月23日,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提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手段。”列宁的信说明当时苏俄 A. 对经济体制进行某些新探索 B. 准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致力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为获取西方的援助不择手段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2005年描述欧盟的政治漫画《给还是不给》,这可以用来说明
A. 欧洲东西部处于冷战状态 B. 东欧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 C. 区域差异影响一体化进程 D. 欧盟内部市场已名存实亡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朋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突出政治现象,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论。北宋时期欧阳修作《朋党论》,指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建议君王支持真朋党安定天下。清朝雍正亲自写《御制朋党论》,批评欧阳修观点为邪说,“罔上而行私,安得为道?修之为道,小人之道耳”。指出朋党“假同道之名,以济同利之实”,干扰皇帝决策,必须坚决打击。《御制朋党论》虽为雍正个人所撰,但颇能说明历代帝王对朋党深恶痛绝的心态。 ——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材料二:自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即是一个组织松懈,纪律欠严的组织,由此辛亥革命后很快被袁世凯分化瓦解。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曾多次改组国民党,但因按指模宣誓等封建方式引发党人不满,最终均无疾而终。到1924年,国民党虽号称有20万党员,实际上多为“挂名党员”。全党没有组织、没有会议,偶尔发布的宣言,常被作为“趣闻”刊登在几家报纸上。在借鉴俄共布尔什维克组织模式基础上,改组后的国民党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政党组织体系。此后国民党连续执政20余年,中国从此步入党治时代。 ——摘编自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材料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协全国委员会成为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国事的机关。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明确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1993年全国人大明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存在与发展”写入宪法。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欧阳修与雍正观点的异同,并指出朋党屡禁不止的制度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24年国民党改组的历史背景,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11年,英国商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名为“南海”(指现在的秘鲁和墨西哥湾)的公司。1719年年底到1720年年初,南海公司承诺以公司股票换国债的方式接收全部国债,政府许可他们享有南海贸易的垄断权。由此南海公司股票一路飞涨,随着投机热潮的冷却,南海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终于破灭。社会各界人士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这股漩涡。事后其不由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南海泡沫事件后,英国民众对新兴的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怀疑。股灾沉重地打击了英国的经济,接着是英国股市的百年沉寂。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西方金融业发展案例,蕴含了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西方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言之成理)
|
15.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元末以来,由于连年战争,田册户册或毁于兵火,荡然无存;或面目全非,不足为凭,“民有一户应数十户差役者”。在战争期间,朱元璋就多次下令在其控制的区域内“籍户口”。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政府正式按职业把人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类,另有灶籍,登记制盐户。同时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等。黄册共造4份,上送户部,布政司、府、县各存一份。因送户部的册子表面用黄纸,所以叫“黄册”或“户口黄册”。当时政府对编造黄册很重视,规定各户表册必须由本人填写,或本户自报请人代写,如有隐瞒作弊,家长处死,家属流放化外。黄册的编造,奠定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户口的控制。 ——摘编自栾成显《明代黄册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明朝初年黄册制度的作用。
|
1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最早的法西斯组织是1919年大川周明成立的犹存社。但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民间法西斯始终未占主导,更多是由军部推行。日本军部包括政府中的陆军省、海军省,陆军最高指挥部参谋本部、海军最高指挥部军令部等,它们是独立于政府、议会之外的系列组织,直接对天皇负责的机构。1931年3月,日本军部组织“樱会”与大川周明策划的武装政变标志着日本军部的政治化和法西斯化的开始。半年后,军部法西斯分子直接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企图迫使内阁接受战争和法西斯政策,但遭失败。于是1932年军部制造了“5.15事件”刺死首相犬养毅,从而实现了军部的政治化和法西斯化。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军部进一步确立了对内阁的支配地位。随着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全面侵华,日本法西斯体制进一步加速。1940年7月第二届近卫内阁成立,日本法西斯体制全面确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法西斯形成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法西斯体制形成的背景。
|
17.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62年3月,徐寿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外国轮船在中国的内河横冲直撞,他十分愤慨,决心为我国制造蒸汽机。当时一无图纸,二无资料,只有一张从《博物新编》这本书上看到的蒸汽机略图和停泊在安庆长江边的一艘外国小轮船。他和华蘅芳克服困难,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反复研究,终于在1862年7月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63年,他们又开始了试制蒸汽动力舰船的工作。1866年4月,在徐寿、华蘅芳主持下,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制造出中国海军的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徐寿到上海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其间他积极倡议译书。在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等人合作下,翻译出版科技著作13部,将西方近代化学知识系统介绍进中国。其所创造的钠、钙等中文译名,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徐寿从事科学研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寿的个人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