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2019学年湖北省仙桃市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 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B. 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C. 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D. 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 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

C. 冯太后的影响

D. 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

B. 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

C. 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

D. 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但丁在“世俗文学”的影响下,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了《神曲》。这说明两人都

A. 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 倡导文学应平民化、世俗化

C. 主张反对封建权威

D. 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这一行为

A. 打击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B. 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转型

C. 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

D. 使晚清的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梭伦在改革中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遗嘱法”就是其杰作之一,他通过“遗嘱法”

A. 保证公民的言论自由

B. 制止了贵族的土地兼并

C. 保障了平民的政治权利

D. 杜绝贵族侵占平民财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A.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

C. 都大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了工业化

D. 都通过分权,实现了政治的民主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 和平崛起 B. 制度创新 C. 武力掠夺 D. 民主强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王安石推行变法期间,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据此可知苏轼

A. 肯定商鞅变法的作用

B.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中肯

C. 借机反对王安石变法

D. 与王安石立场根本对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治维新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最有力的措施是

A.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B. 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促进工业化

C. 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D. 修建铁路,开办工厂,发展外贸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发展

C.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安民、富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休耕轮作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市易法垄断货源,“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结果造成“卖梳朴则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的局面。尽管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目的是“通有无,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但是实际结果是“官中自为兼并……‘商贾为之不行’……而上下均受其弊”。……市易法之弊端,就连最初倡导市易法的魏泽忠都“愤腕自称,以谓市易主者摧固掊克,皆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徐昌强《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人民“殷盛”,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鼓励农耕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谈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不知学问为何物”。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据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教育改革措施。

(2)据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材料一:梁启超是一个从先秦法家思想出发,向近代法治主义转化的一个难以忘掉过去,又怕失去未来的托古改制者,与他的老师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所“托”的对象有些不一样。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与其将他说成是近代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不如将他说成是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的一个法家

——最后的法家。摘编自《论梁启超的托古改制思想》

材料二:“百日维新”流产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他……提出共和立宪和破坏主义等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后,思想又发生了转变,从民主共和的主张回归到了君主立宪,并提出以开明专制作为过渡;1907年,清政府的立宪主张出台后,梁启超又成为了立宪运动的领袖……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形势空前高涨。清王朝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面对现实,梁启超还是认可了共和制……当袁世凯违背历史潮流称帝时,他与蔡锷策动护国战争。当1917年张勋复辟时,他又与拥护张勋的康有为彻底决裂。

——摘编自《论梁启超政治思想之嬗变》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有何特点?他的托古改制思想与他的老师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从表面上看梁启超政治主张的变化有何特点?其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