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9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训练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

A. 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

B. 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

C. 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

D. 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D.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A. 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C.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

A. 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 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C. 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D. 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

A. 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

B. 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C. 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表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陕北地区民主代议机关名称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开始时间

代议机关名称

1934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甘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6年3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陕北省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7年5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议会

1938年11月

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1945年10月

陕甘宁边区下辖县(乡)将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大会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 国共两党阶级斗争的推动

D.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7-1988年,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农村小企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农民称之为“‘四个轮子’一起转,大家奋力奔小康”。与此同时,乡镇、村级集体办的较大企业出现了“迎头赶上”的新趋势,其数量日渐增多。这

A. 实现了农村的工业化

B. 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C. 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

D. 促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

A. 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

B. 体现了公平原则

C. 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

D. 混淆了法律责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B. 英国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C. 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

D. 英国人对宪法的理解存在差异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19世纪初期的时候,所谓现代世界还只是一个由英国、荷兰、美国等国组成的“窄带”(人口只占人类的2%)。然后是在19世纪中叶扩散到欧洲大陆的部分地区,如法国和德国的部分地区。这以后便是东方。现代世界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

B. 启蒙思想的迅速传播

C.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D. 西方国家的迅速扩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面是创作于1949年的一组漫画《两国民众逐渐疏离》。该漫画较为正确的预见了

 

 

A. 美国冷战政策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B. 冷战背景下美苏关系的发展方向

C. 朝鲜半岛由统一趋向朝韩的对立

D. 两极格局下两德关系的发展轨迹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末以来,中国历史上先后发生过三场“国进民退”,20世经以来,西方国家企业国有化和私有化也反复轮回。

材料一  1904年,官办川汉铁路总公司在成都成立,1907年改为商办,1909年宜昌至万县段开工。四川的铁路股本主要源自“抽租股”,一般是随粮强制征收。1911年,清政府突然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并与英、法等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的借款合同。铁路国有化,列国不乏先例,铁路民营也确实存在资金不足、管理不善等弊端。当时两路均已发生巨额亏损,政府以国家股票赎回了湖北、湖南、广东的商股。但四川的1400万两股金中,有300万两亏空政府不予认可。川省铁路股份中有很大比例来自下层民众,既不能退回股金,换股条件又低于其他省份,难免激起民愤,一场路权风暴由此爆发。

——摘自章立凡撰写的《清末以来中国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具有世界性的(国有化和私有化)浪潮至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大萧条及二战后的国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29年延续到1980年代,其间虽然也有私有化,但国有化是主导;第二次是以“撒切尔革命”为起点的私有化浪潮,这个浪潮从1979年延续到2008年;第三次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又给各国的国有化带来一个小阳春。

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1980年代,法国密特朗执政时,密特朗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党是欧洲社会主义流派之一,以国有化、权力下放和自治管理作为三大理论支柱。

——摘编自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在铁路建设上“国进民退”的表现,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以来西方国企进退的特征,并分析20世纪前两次“世界性的浪潮”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东西方国企进退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完成

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撰《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的部分

 

 

序号

人物

备注

2

牛顿(16421727)

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

4

孔子(前551前479)

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6

蔡伦(?121)

中国造纸术的重大改进者。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传入欧洲。

9

哥伦布(1451—1506)

发现美洲新大陆。

10

爱因斯坦(18791955)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11

马克思(18181883)

和恩格斯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8

秦始皇(前259前210)

开创了中国政治和文化统一的格式。

20

毛泽东(18931976)

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并在以后的27年中,对这个大国进行相当规模的改造。

23

马丁路德(14831546)

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

24

哥白尼(14731543)

发表《天体运行论》,推翻地心说,建立日心说。

25

瓦特(17361819)

蒸汽机的重大改进者。

27

乔治华盛顿(17321799)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担任美国首届总统。

38

爱迪生(18471931)

有数量巨大的一千多种发明。

73

卢梭(17121778)

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学说。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力量是多元的。从上表中任选三位或三位以上杰出人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山西、湖广、浙江、江西各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贰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大量中原流民南逃,流民起义席卷四省。明廷重兵平定后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

——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流民问题的成因及抚民官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美国“劝中国政府采取妥协步调”。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姑息日本,迟迟未采取行动。当国联就“九一八”事变探寻美国态度时,史汀生一面表示愿与国联合作的诚意,一面又拒对东北事件是否牵涉到凯洛格一白里安公约(又称“洛迦诺公约”)做正面的回答。

——摘编自《美国政府对外关系文件汇编(1931)》

材料二  此后美国与国联合作,派遣人员参加国联理事会有关会议,但因采取措施不道德(不分侵略者与受害者),也没有制约作用。1932年1月2日,日本占领了锦州。随后史汀生向中日两国发表声明:“美国政府不能承认会损害美国或者在华公民条约权利的任何即成事态的合法性,它也无意承认中日两国政府或其代表签订的会损害美国或其在华公民条约权利的任何条约或协定。”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本侵华态度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历史背景。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

(1)根据材料,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聂荣臻对新中国国防建设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