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商周时期,君统是君权的继承统系,宗统则是宗子权的继承统系,君统专就天子、诸侯而言,宗统则就大夫以下而言。因此,在“继承统系”的意义上,君统和宗统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商周的这一“继承统系” A. 易造成君权的高度集中 B.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 保证君权单线继承的稳定性 D. 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
2. 难度:中等 | |
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 开发了边疆的荒漠土地 B. 加剧了民族之间的战争 C. 发展了封建政治制度 D. 加速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
|
3. 难度:中等 | |
太平军两破江南、江北大营,清政府不得不赋予湘军、淮军的汉族将帅更大的权力,利用他们镇压太平天国。这一变化说明清政府 A. 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动 B. 军权、财权的下移 C. 行政人事权的下移 D. 汉族官僚地位的提高
|
4. 难度:中等 |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在林老看来,辛亥革命 A. 政治意义常被低估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在反封建方面意义重大 D. 因群众基础薄弱而失败
|
5. 难度:中等 | |
陕甘宁边区分别在1941年和1944年建立了蒙、回民族自治区,开始了民族区城自治的实践。这表明我国 A. 抗战时期已经建立省级民族自治机构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C.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的依据是《共同纲领》 D. 民族区域自治已是当时的基本政治制度
|
6.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1956年提出此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A. “另起炉灶”方针的提出 B.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7. 难度:中等 | |
西方古典学学者诺克斯认为,梭伦诗篇涉及的是当时现实的社会政治问题,读者必须借助后世记载来解读,而梭伦诗篇可径直当作其政治活动的事实材料来看待。诺克斯对于梭伦诗篇的解读视角是 A. 传记兼社会政治文化 B. 伦理与思想生活文化 C. 口头诗歌与表演文化 D. 现实主义与批判文化
|
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这样评价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法国 A. 共和体制的建立是大革命的结果 B. 宪法是各派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 C. 民主制是其最理想的政治制度 D. 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
9. 难度:中等 | |
俄罗斯社会科学家米诺夫写到:“(继续)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因此,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现存政府。”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战争”是指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B. “新的民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C. “现存政府”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受教育阶层”指无产阶级
|
10. 难度:简单 | |
李大钊于1917年3月19日到29日先后发表《俄国革命之远因近因》《俄国共和政府之成立及其政纲》《俄国大革命之影响》等文章,关注俄国革命。下列对“俄国革命”分析正确的是 A. 推翻了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工兵代表苏维埃获得统治地位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
11. 难度:简单 | |
1982年9月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美国对东欧的政策》一文中指出“美国对东欧的预期目标是……促使其最终融入欧洲国家共同体。”美国这一做法 A. 促进了欧共体的建立 B. 增强了东欧离心倾向 C. 造成了欧洲统一格局 D. 消除了欧美政治对立
|
12. 难度:简单 | |
白居易咏《缭绫》诗曰:“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异彩奇纹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该诗反映了当时 A. 家庭手工业的普及 B. 丝织业水平的高超 C. 民营手工业的进步 D. 官营手工业的繁荣
|
13. 难度:中等 | |
雍正年间,苏州是重要的商品生产集散地,盛产丝绸、布匹、书籍、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所产物品输往全国乃至海外。同时从全国各地输入各种手工业原料、居民食粮等,担负着转输全国各地商品的职能,与海外市场也有着频繁、广泛的联系。据材料可知 A.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B. 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全国性中心市场形成
|
14.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提及中国时写道:“—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马克思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 A. 小农经济模式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天朝上国观念 D. 君主专制制度
|
15.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历时2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2〜5月间,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并吸收各省(市)和中央各部的意见和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这主要表明 A. 新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B. “一五”计划的弊端在实施中得以纠正 C. 苏联给予新中国技术上的援助 D. “一五”计划在实践中兼顾了多方建议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说明 A. 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 B. 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C.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历程 D. 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
|
17. 难度:中等 | |
“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而指为不祥,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也……故男丁亦得其预值,女红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这最能说明 A. 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B. 工业落后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 C. 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D. 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
|
18. 难度:简单 | |
此发明“意味着人类开始不依赖自然力,突破自然限制,而独立创造一种非自然形态的人工化的生产力”。材料所述的“发明” A.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 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 推动了石油新能源应用
|
19. 难度:中等 | |
美国农业调整法案先针对食品与服饰业课税,再结合美国财政部资金对降低产出农民提供补助。这项法案计划降低美国农业30%产出。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 A. 以救济为中心开展经济工作 B. 努力实现产品的供需平衡 C. 置生产各环节于国家监督下 D. 在农业方面实行计划经济
|
20. 难度:简单 | |
1955年,苏共在《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的办法》中规定:减少给农庄农场的计划指标,只下达农产品采购量一项指标,其他生产计划均由农庄农场根据农产品采购任务与自己的内部需要来确定。此规定 A.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表明苏联农业转向了市场经济 C. 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的自主权 D. 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盲动性
|
21. 难度:中等 | |
孔子说,“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这表明 孔子倡导的礼 A. 体现强烈的秩序意识 B. 易造成家族间的对立 C. 无益于和谐家庭关系 D. 意在稳定西周分封制
|
22.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23. 难度:中等 | |
王夫之说:“王道本乎人情。人情者,君子与小人同有之情也。……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该论述 A. 蕴含君臣平等的思想 B. 认为追求私欲合乎天理 C. 为统治者思想专制服务 D. 摆脱了宋明理学的影响
|
24. 难度:简单 | |
有人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的大教师。这种观点 A. 肯定了戏曲的教化功能 B. 认为戏曲源于社会生活 C. 突出戏曲对选才的贡献 D. 证明戏子受教育程度高
|
25. 难度:中等 | |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得其助力仍在发展,只是主导趋向有了明显的变化,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潮流。这说明 A. 政治运动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B. 民主、科学口号得以成功实践 C. 马克思主义宣传受到工农欢迎 D. 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出现转折
|
26. 难度:简单 | |
就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成功,有的国家欢欣鼓舞,“中国的核爆炸提高了亚洲国家的威信”。这说明该成就的取得 A. 使中国有了称霸亚洲的实力 B. 增强了亚洲民族国家的志气 C. 解除了亚洲所遭受的核威胁 D. 是亚洲各国多方努力的结果
|
27. 难度:中等 | |
英国天主教领袖曼宁曾说:“达尔文主义是残酷的哲学,因为它否决上帝,而把猿猴当我们的亚当。”这从侧面说明 A. 宗教权威受到自然科学冲击 B. 进化论为神学发展提供依据 C. 进化论引起了宗教界的争鸣 D. 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被摧毁
|
28.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世界远程有线电报电缆铺设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欧洲在近代科技中的地位逐渐削弱 B. 有线电报最适用于跨地区间的交流 C. 电气革命促进了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D. 通信进步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
29. 难度:中等 | |
他相信,艺术家只应描绘他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即使是魔鬼,也应是他所见过的那个魔鬼。这表明“他” A. 宣扬唯心主义价值观 B. 提倡艺术应反映现实 C. 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 D. 批判传统的美术成就
|
30.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中期以后,钢琴采用铸铁的结构使琴的音色更浓厚而辉煌,钢琴加上踏板装置使琴弦之间相互发生共鸣,激发了浪漫主义作曲家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作灵感。这表明浪漫主义音乐 A. 对外界环境有强烈敏感性 B. 对演奏乐器有较高要求 C. 已成为当时主流音乐风格 D. 善于引发人的内心情感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改官制的同时,又下诏命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宜依令十科举人”。所谓“十科”,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擢升。”这都是要求地方贡举,称乡贡。 ——摘编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进士科自唐高宗以后,越来越受应试者的垂青。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应试人多,考中极少,因而当时将进士登科比作“登龙门”。 ——摘编自《新唐书选举制上》 材料三 康熙七年,清廷正式恢复科举取士制度,以八股时文考试科举士人,成为有清一代定制。康熙十七年一月,康熙帝下令在北京开设博学鸿儒特科,要内外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来京,皇帝亲试录用。次年春,录取了50人,均在翰林院供职。由于这50人都是当时儒学名流,因而标志着汉族知识界已跪拜在清统治者的脚下了。 ——《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时期“乡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清代科举和唐代科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清代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对科举制变化的认识。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促使政府负担社会福利责任的步伐加快了。……然而这类社会计划一旦建立起来,就很少被取消——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曾致力于这样做。不过,政府致力于提升社会福利并没有终止持续出现的社会问题。 ——(美)理查德——E.苏里文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税收为前提条件的,“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在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被称作难以治愈的“瑞典病”,它是一种由“福利国家”政策而引发的现代社会病。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福利资本主义制度在左与右的意识形态的两端徘徊……左派坚持传统福利模式的运行逻辑,发挥“福利国家”社会安全网的正功能,不断提升福利水平,强化国家在福利提供中的主体责任,实施普遍福利,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充分就业与社会平等;而右派……主张削减福利、降低税率,强化个人责任,严格界定福利资格,实施最小化福利,依靠市场促进就业与社会福祉。 ——刘建峨《当代福利资本主义的危机、矛盾与政策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福利制度加快发展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方‘福利国家’的矛盾及启示”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
33.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 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圆柱形红色礼拜帽是神圣的宗教和帝国的象征。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凯末尔担任总统,选择了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推行改革,但遇到巨大阻力。1925年凯末尔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改戴欧式礼帽。但这一禁令受到广泛抵制,随后政府规定戴土耳其礼拜帽有罪。此举引起强烈不满,在一些地方甚至引发公开抗议和骚乱,但均被凯末尔镇压,有些人被处以绞刑。经过凯末尔政府一段时期的强力推行,终于有不少人开始戴欧式礼帽,从而告别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 ——摘编自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服饰变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分析凯末尔政府禁戴礼拜帽与辛亥革命后中国剪辫运动的异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