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天下为公 D. 家国一体
|
2.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第一回就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周朝革命的内涵是 A. “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分封制”的革命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革命 C. “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 D. “宗法分封制”到“专制帝制”的革命
|
3.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 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B. 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C. 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 D. 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
4. 难度:中等 |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是 A. 人才选拔权由谁来掌握 B. 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 C. 能否合理调动地方积极性 D. 宰相权力的大小变化
|
5. 难度:简单 | |
《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
6. 难度:中等 | |
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奏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與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 实现了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B. 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的办事效率 C.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D. 有利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
7. 难度:中等 | |
“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
8. 难度:中等 | |
吕思勉在《中国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种种的经过,都是不谙外情当然的结果……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既然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于是中国对于鸦片,既无弛禁的明文,而实际上反任英人任意运销,变做无税的物品。”这表明 A.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脱离了世界潮流 B. 中英战争的原因是英国强销鸦片 C. 《南京条约》后,鸦片贸易取得了合法地位 D.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征收鸦片税
|
9.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这一侵略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八国联军联合侵略中国 C. 列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三国干涉还辽的负面影响
|
10. 难度:困难 | |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
11. 难度:中等 | |
日本帝国主义割占台湾初期一直由武官实施军事统治。1898年,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公布了《匪徒刑罚令》,把反日的台湾民众一律当作土匪来处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清政府丧失维护统治的能力 B. 日本侵略台湾蓄谋已久 C. 台湾人民具有强烈的反殖民精神 D. 日本实行依法治台策略
|
12. 难度:中等 | |
1937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据此可知,淞沪会战 A.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 C.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D. 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
|
13. 难度:中等 | |
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C.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D.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14. 难度:中等 | |
(题文)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表(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A. 促使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B. 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C. 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D. 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
16. 难度:中等 | |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 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B. 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 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D. 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
17. 难度:中等 | |
如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 A. 造成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 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导致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
18. 难度:中等 | |
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A. 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B. 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
|
19. 难度:困难 | |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A.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倾向 C. 有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D. 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
20. 难度:中等 | |
“红一方面军,……农民出身的占到了68%,来自苏区的则占到了77%。据统计,整个苏区时期仅赣南参加红军者,便达到了三十万人。”上述现象出现于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
21. 难度:中等 | |||||||||
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
据此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A. 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主要目的 B. 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 C. 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目标 D. 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
22. 难度:中等 | |
“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强调长征的胜利 A.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 创造了近代历史上的新奇迹 C. 展开了全民族抗战的新画卷 D.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
23. 难度:简单 | |
著名史学家金冲及先生著有《转折年代——中国1947》一书。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此“转折”的主要依据是 A. 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B. 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共识 C. 中华民族实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D. 人民解放战争完成了三大战略决战
|
24. 难度:中等 | |
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 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 B. 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 C. 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D. 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
|
25. 难度:困难 | |
陈晓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一致 C.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一致
|
26. 难度:简单 | |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历代政府都为维护国家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统治者管理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对国家统一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元朝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并不完全一致,各有侧重。例如浙江、湖广、江西三省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行省治所并不设在中心地带,均设在北端交通要道,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便于朝廷联络、指挥,突发军情时能够及时应对。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河南省驻有大量蒙古军队,因此这四省以镇遏控制为中心。辽宁省、甘肃省则担负着军需供给实使命……是加强中央统治、巩固统治地位,维护专政,遏制地方政治势力的重要政治手段。……但元朝出于军事目的实施的行省制度,却被明清沿用,以此基础上更衍生出了近代行省模式。 ——摘编自张莹《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 (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十行省的不同作用,并说明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
27. 难度:中等 | |
制度创新是国家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历代踵行,时加修正,唐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宋正式确立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宋至明清,防弊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 ——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 ——是否废除科举制。下表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题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并简要说明理由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不说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请结合材料围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提炼作者的观点,并结合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
29. 难度:中等 | |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 王安石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真主编《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理财思想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认为社会变迁的运动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I渐进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积极性社会变迁(弱式) Ⅱ.突发性微变:在原有社会经济形态内的革新性社会变迁(强式) Ⅲ.创新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革断性社会变迁(强式) Ⅳ.传导性巨变:突破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外因诱导性巨变(弱式和强式)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日本明治维新属于哪一类型?结合知识进行简要阐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