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

A.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 儒学影响治国理政

C. 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 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

A. 格物致知

B. 内心反省

C. 心外无物

D. 天人感应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

A. 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 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以下图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 技艺先进

B. 实用性强

C. 体系完整

D. 注重实验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在此,不变的含义指

A. 字体的笔画顺序

B. 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

C. 字体的结构部件

D. 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宋代书画创作开始出现了文人画和通俗画的分化,士大夫和富民追逐文人画,平民喜爱通俗画。这表明宋代

A. 书画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B. 富民已经跻身于士大夫的阶层

C. 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D. 社会发展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查阅到蔡伦造纸的文献资料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查阅到《伤寒杂病论》的具体内容

这是最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医学著作

C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

D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资料

当时已出现了人文精神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批判了教会的虚伪腐败,但他们还是十分宗教化的,并没有发展到否定上帝至尊地位的程度。这说明文艺复兴

A. 未能彻底冲破神学束缚

B. 受到了教会的压迫

C. 并未认识到人的重要性

D. 推动了神学的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否定信仰上帝

B. 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 挑战教会权威

D. 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B. 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C. 实现了人与上帝间的直接沟通

D.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物种起源》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一论断

A.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B. 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C. 改变了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 冲击了宗教神创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 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 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 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 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 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 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 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 “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B. 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 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D. 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下表流行话题变化发生的原因是

 

时段

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 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开设课程中有“革命画”(政治宣传漫画)一课。这说明当时

A. 中共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

B. 农民阶级已成为中国民主革命主力

C. 中共已确立正确的革命道路

D. 毛泽东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英国物理学家秦斯说:“物质的基本粒子其运动不像是铁道上平滑走过的火车,而像是田野中跳跃的袋鼠。”该理论

A. 冲破宗教神学束缚

B. 揭示宇宙运行规律

C. 颠覆经典力学体系

D. 深化微观世界认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500人之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

A. 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 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 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 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A. 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

B. 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

C. 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

D. 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A.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 “希望工程”的推动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中共八大正确决策

D. “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上,宋代和20世纪初都曾兴起过“疑古”思潮。

材料一  宋儒通过对经典的研究,发现经典并非“圣道之全”,经典中还有不少阙文。不仅秦始皇焚书造成五经残缺,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也产生很多错误,影响了人们对圣人之道的理解。此外,不少宋儒还认为经典有牴牾(牴牾:矛盾、冲突)之处,经典所记与历史事实有出入,经典中的一些内容立意并不高远,值得怀疑。有些人还指出六经之中的一些观念,也与社会现实有矛盾。宋儒还通过总结汉唐以来经学的种种误区,指出治经应以切于实用为目的,应以讲明圣道、求得义理为旨归。因此,面对异质文化的严峻挑战,首先要起来维护儒家主体文化的神圣性,特别是发掘儒家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场保卫“圣人之道”的文化战争。

——整理自人民网:宋代疑古思潮简论

材料二  随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史学界“疑古”思潮再兴,对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所记载的夏商周三代以及五帝时代的历史提出诸多怀疑。1919年,胡适提出:“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20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通过疑古书、疑古事、疑古人的方式,提出以往的古史都是“层累地造成的”,从而彻底否定了司马迁古史体系的真实性。顾颉刚否认夏禹的存在,他通过对古史传说及《说文》的考证,认为“禹不是人而是一种动物——虫”。

——整理自刘毓庆:《中国历史上的三次疑古思潮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代“疑古”思潮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指出两次“疑古”思潮的不同点,简要评价20世纪初的“疑古”思潮。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1811—1911年)之中,西学输入,或由政府规划,或出个人胸臆,或为西人控制,或系华人主持,尽管他们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西学、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中国社会的变动曲线,也就成了西学东渐的主线。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20世纪初

《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女学歌略》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提出这些思想主张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分别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