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六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

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

C.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

A. 封建土地私有制

B. 社会动荡不安

C. 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 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 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

B. 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 佃农地位提高

D. 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数量/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A. 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 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 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 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普通老百姓),不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据时买卖而使财富增加),智者有采焉”。在《货殖列传》中又说:掌权者应该“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司马迁主张推行工商皆本的经济政策

B. 司马迁的经济主张与当时经济政策有异

C. 司马迁的言论推动了当时商业的发展

D. 司马迁强调儒家思想对百姓的教化作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17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世纪中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的是

A. 美国金融的崛起

B. 荷兰商业的繁华

C. 殖民霸权的更替

D.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二、null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52家,180964家,1830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面是1784~1836年英国进出口相关贸易数据统计表(单位:%)。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英国

 

年份

原料进口在总进口中的比重

制造品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比重

1784~1786年

43.6

82.2

1814~1816年

51.6

83.6

1834~1836年

67.8

91.1

 

 

A. 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

B.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生变化

C. 重商主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D. 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年半个世纪中,(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

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

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

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经过两个世纪的争夺,英国最终战胜了法国,在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这场争夺从实质上反映了

A. 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的胜利 B. 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C. 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D. 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学者统计,中国1685年人口约为l亿,1767年约为2亿,1790年约为3亿,此间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来自新的作物从新大陆直接或间接传入中国。“新作物”最有可能是

A. 玉米和马铃薯

B. 小麦和水稻

C. 马铃薯和小麦

D. 水稻和玉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是美国军费开支曲线图,根据该图获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 导致阶段a军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冷战”下出现了“热战”——越南战争

B. 阶段b中美处于敌视和对抗状态

C. 阶段c军费开支下降的原因是苏联解体导致美国重新调整全球战略

D. 阶段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道,“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信网络得以形成。”这一材料旨在表明

A. 电力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世界市场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范围非常广泛

C. 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之间联系更加方便

D. 通信技术是电力应用的标志性成就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52年,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英国拒绝参加该组织的谈判。其原因主要是

A. 国内经济还处在恢复之中

B. 遭到六个成员国的强烈抵制

C. 法德两国尖锐矛盾的影响

D. 拥有资源和海外市场的优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一幅关于冷战的讽刺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

B. 两极格局承认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处与合作

C. 美苏两极处于相对均势及“核恐怖平衡”状态

D. 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趋势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50年7月,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创建由7.5万人组成的警察预备队。这一预备队后被改编为自卫队,成为日本重整军备的基础。另外,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庞大需求成为战后日本经济复苏的强心剂。这说明

A. 美苏争霸出现新动向

B. 东亚区域形成两极格局

C. 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

D. 美国调整亚太地区战略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欧洲宪法条约草案》第181条规定:“欧洲联盟促进在尊重各成员国民族多元性、地区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他们的文化,并强调继承共同文化”其主导思想是

A. 文化的多元性是欧盟存在的基础

B. 欧洲联盟多元文化间应当相互融合

C. 地域的多样性是欧盟成立的前提

D. 建立基于多元文化之上的共同文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 “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 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发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何调整。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政策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和苏联就进入了这种令人不快的二元关系之中。从1945年起,外交和意识形态的利害和思想冲突就开始了……

——(美)帕尔默著《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基辛格提到的六个主要强大力量属于五个十分不同的文明,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伊斯兰国家,它们的战略位置、庞大的人口和(或)石油资源,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美国处于海上单极独霸的地位,随着苏联海军力量的发展和苏联对美国海洋霸权挑战的出现,美国独霸海洋的局面开始消失……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则以发展军事力量来补救其经济和财政上的弱点,拼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经济已蜕变成战争经济,军工生产占工业生产的60%。

——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交和意识形态的利害和思想冲突”最终导致了什么局面。具体表现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苏海上争霸格局的演变,并从苏联方面分析最终结果出现的原因。

 

 

五、论述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要求。

1500—20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及其力量源泉

 

时期

国家

主要力量源泉

16世纪

西班牙

黄金、殖民贸易、雇拥军、王朝联系

17世纪

荷兰

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

法国

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

英国

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借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

20世纪

美国

经济规模、科技领导地位、地理位置、军事力量和结盟、全球化文化和自由主义的国际制度

 

 

——摘自张剑荆《中国崛起: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策》

综合上述表格信息,自拟一个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