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其中第一条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该“准备工作”是指 A. 八字方针的提出 B.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文革”被彻底否定 D.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
2. 难度:简单 | |
1565年,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 迪亚士的远航 B. 达·伽马的远航 C. 哥伦布的远航 D. 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
3. 难度:简单 | |
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4. 难度:简单 | |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B. 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变革社会生产关系
|
5. 难度:中等 | |
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
6. 难度:中等 |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落后 B. 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D.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
7. 难度:简单 | |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显然,国家(苏联)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 ▲ 领导的。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材料中“ ▲ ”处应为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勃列日涅夫
|
8. 难度:简单 | |
中国开始全面融入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标志是 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9.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洲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10.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这个数据达到了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 A.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 B. 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 C. 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 D. 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
|
11. 难度:中等 | |
“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一现象开始于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 棉纺织领域的技术革新 D. 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
1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以经济为中心的一场范围广泛的改革,许多措施具有明显的人民性和资产阶级民主性,因而起了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罗斯福新政的诸多措施中突出体现“人民性”的是 A. 整顿银行 B.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 调整农业政策 D. 普遍的社会救济
|
14. 难度:简单 | |
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B.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C. 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D. 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
15. 难度:简单 | |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
|
16. 难度:中等 | |
在纽约西也纳学院针对美国总统进行的调查中,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荣登最佳总统榜首。林肯、华盛顿、杰斐逊这三张刻在总统山上的脸孔,都排在他之后。富兰克林·罗斯福之所以获此殊荣,最有可能是因为他 A. 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和统一 B. 奠定了美国政治民主化的基础 C. 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度 D. 致力于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
|
17. 难度:简单 | |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A. 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B. 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D. 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
|
18. 难度:中等 |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 精耕细作 B. 自给自足 C. 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 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
19. 难度:简单 | |
李鸿章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根据这一原则创立的企业是 A. 发昌机器厂 B. 大生纱厂 C. 保兴面粉厂 D. 轮船招商局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1956年我国社会重大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D. 我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
21. 难度:简单 | |
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
22. 难度:中等 | |
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婚礼仪式文明新潮 C. 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D. 社会习俗全盘西化
|
23. 难度:中等 | |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俄(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 实行余粮征集制 B. 恢复私人小企业 C. 实行单一公有制 D.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
24. 难度:中等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耕、耙、耱等耕作技术,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从而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耕耙耱技术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小规模经营 B. 分工简单 C. 精耕细作 D. 自给自足
|
25. 难度:简单 | |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当西欧的小农社会正在经历阶级分化和全面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中国仍停留在小农社会阶段,当西欧越来越多的小农正在转化为新兴的无产阶级成员时,中国的小农仍旧是小农,只是经历了部分的无产化。这些差别是双方财富与势力的不均衡,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之害的社会经济背景,同时也是促成十九、二十世纪大规模农民运动的乡村危机的根源。总之。这个半无产化了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正是中国解放前农村数世纪以来大规模动荡的结构性基础。 ——摘编自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指出小农经济给近代中国发展带来的问题。 材料三 它们既揭开了中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历史即工业化历史的第一页,又揭开了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的序幕,并构成中国新兴现代工业的重要部分。……这些企业锻炼了掌握机器的产业工人,培养了使用机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理人员,介绍翻译科技书籍。这些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对早期私人资本家来说是一次示范。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据材料概括该事件在促进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不过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3)根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70年代限制上海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什么?
|
27. 难度:中等 | |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存在着以苏联和美国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们都为人类历史的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展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古典”发展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其结构性矛盾也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据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订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模式在苏联工业化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来逐渐僵化。 ——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后,这种“古典”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苏联工业化的模式是什么?与西方相比,这种模式又有何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发展模式的看法。
|
28. 难度:中等 | |
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关系变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