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
2. 难度:困难 | |
《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而遭废黜,直至被贬为海昏侯。但近年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围棋及孔子像。根据古代“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可知 A. 出土的文物是唯一可靠的 B. 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不足 C. 考古发现和文献有所差异 D. 《汉书》的记载更为可信
|
3. 难度:中等 | |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缥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 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 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C. 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 D.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B.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 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
5. 难度:中等 | |
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些做法 A. 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 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C. 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D. 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
6. 难度:中等 | |
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 A.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B. 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 C. 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 D. 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
|
7. 难度:中等 | |
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而大图或双而合式(见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 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 C. 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 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
|
8. 难度:中等 | |
康熙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反映了 A. 专制统治阻碍西学东渐 B. 中西方文化对立难以调和 C. 传统文化倾向保守封闭 D. 宗教政策服务于统治需要
|
9. 难度:中等 | |
1882年底,华商大量抛售洋务企业股票转而投资生丝市场,使洋务企业陷入绝境。导致朝廷对职业买办操持的洋务企业丧失信心,变其由放权的“官督商办”为集权的“官员督办”。这说明 A. 政策决定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B. 民间资本主导洋务企业发展方向 C. 官员督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制约了其发展
|
10. 难度:简单 | |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其中“神山沦没”事件 A.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的工具 B. 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 刺激清政府学习军事技术 D. 开启了列强商品输出进程
|
11. 难度:简单 | |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B.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C.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D.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
12. 难度:简单 | |
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A. 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 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 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
13. 难度:简单 | |
杜威评价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四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可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该事件促成 A.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 清政府迅速垮台 C. 革命领导阶级变化 D. 抗日战争的兴起
|
14. 难度:中等 | |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 A. 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B. 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 C. 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D. 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
|
15. 难度:简单 | |
1941年,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备忘录中提出日本必须立即退出中国、退出德意日联盟等要求,日本特使发表声明回应:“唯早日勘定祸乱,光复和平,使万邦各就其位,乃帝国之基本国策……如有与帝国根本国策背道而驰之事,不能使万邦各就其位,帝国政府断难容忍。”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 始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 B. 反思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痛苦 C. 意在保持东亚地区和平稳定 D. 假借勘乱名义美化侵略意图
|
16. 难度:中等 | |
“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这是一部影视剧中毛泽东指导某次著名战役的台词,这场著名战役的重大战果是 A. 解放了东北全境 B. 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 解放了南京,推翻国民政府的统治
|
17. 难度:简单 | |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强调“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旨在 A. 重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批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C. 阐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性 D. 强调应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
18. 难度:简单 | |||||||||||||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A. 经济特区的建设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 浦东开发的辐射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
19. 难度:简单 | |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 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
20. 难度:中等 | |
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 A. 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 B. 体现了公平原则 C. 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 D. 混淆了法律责任
|
21.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的支持者和参加者主要是中上层阶级的人士。他们宣扬人的尊严和价值,并不包括劳动者在内,在他们看来,劳动者不过是“愚蠢无知的群氓”。由此可知 A. 文艺复兴不能代表劳动者的诉求 B.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C. 人文主义思想并未产生实际影响 D. 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22. 难度:困难 | |
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A. 毕昇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B. 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 C. 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 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结合
|
2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说:“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伽利略的科学工作就是这一传统结合的典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伽利略非常注重于实验测量 B. 伽利略重视严密的逻辑推理 C. 伽利略兼顾实验事实与逻辑 D. 伽利略做出了众多科学发现
|
24. 难度:中等 | |
钱乘旦、许洁明的《英国通史》载“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材料中“合适的”政治环境主要指当时英国 A. 王权受到彻底限制 B. 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工业资产阶级参政
|
25. 难度:简单 | |
参与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古文诺莫里斯曾说:“我们实在是在做一件奇怪的事情,我们要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人来保护我们,同时又要把他的手捆到背后”。下列对美国总统的相关表述,符合这一言论的是 A.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法院批准,总统可否决国会的立法 C. 总统是政府首脑,完全掌握国家行政权 D. 国会批准,总统可与外国缔结条约
|
26. 难度:中等 | |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A. 进化论的社会化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B. 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 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 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
27. 难度:简单 | |
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皆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限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 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波及 B. 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C. 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 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
28. 难度:中等 | |
2018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A. 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 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 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
29.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防腐涂料市场由于没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缺乏相应技术标准,70%的重防腐涂料市场被外资品牌垄断。2017年,中国科学家团队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有望改变这种市场格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科技创新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民族企业的技术只能受制于人 C. 跨国公司通过资本扩张来牟取暴利 D.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
30. 难度:中等 | |
“他们拿起画笔,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沉重的使命;他们只是要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他们摆脱了长久以来主宰西方美学的古典符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时代。”与该风格类似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
31. 难度:中等 | |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通过家庭治理体系的完善,实现家国同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氏祖训箴规》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 ——摘编自《孔氏祖训箴规》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三 越南家训文化源自中国。在传入之初,儒家的伦理规范使能释读汉文的世家大族形成一个独特的儒士群体。而真正将家训文化和儒家伦理道德在越南的传播推向深入的,则是喃文版(越南语)家训及其与童蒙教育的结合面向普罗大众的《训俗书》,对越南民间的风化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耿慧玲《家训文化在东亚的传播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孔氏祖训箴规》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家训文化对越南产生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家训文化的现实价值。
|
32. 难度:简单 | |
经济全球化的拓展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勃兴并驾齐驱,民族国家应在理想与现实的“囚徒困境”中寻求最佳契合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量存在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扮演着“第二政府”的角色,它们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影响着国际贸易的方式和未来发展的走势,而且影响到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政策,因而不可避兔地涉及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利益……世贸组织的建立,是国际社会为了应付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挑战而进行国际合作的显著成果……但是世贸组织对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侵蚀也是很明显的……金融全球化要求各国中央银行在制定本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全球的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而不能只顾本国的利益需求,这就削弱了传统的国家货币主权。 ——摘编自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主权保护》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原先各发达国家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纷纷转向贸易保护主义,极端排外的民族情绪时常蔓延到国际贸易领域,演化为“天生的排斥他国商品的有力武器”……对外投资的歧视性政策首先是由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沿的美国和欧盟带头实行的,它们千方百计地对外国公司和企业附加各类苛刻条件,以歧视性政策限制外来投资……各国出于经济竞争的需要,彼此间展开窃取商业情报和科技发明的间谍大战。高度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各国的情报人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志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成因和表现》 材料三 如果要想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沦强(如美国和中国)弱(如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面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国家或许可以在短期内逃避全球责任,但境外事件造成的威胁不可能永远得到控制。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化世界的流行危险将会不断累积……整个世界郎将为此付出代价。 ——摘编自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 (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关于应对全球化的主要观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史实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
|
33.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