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商丘市2019届高三(C部)预测卷(三)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 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 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

C. 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

D. 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秦国这一政策的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这样评价郑和远航活动:“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郑和远航活动“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与整个东南亚关系友好,中国是东南亚贸易圈的中心

B. 中国是农业文化下的农业经济,不需要海外市场和原材料

C. 儒家学说教导中国人要以“王道”服人,不以“霸道”占领

D. 郑和想以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方式重振中国雄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京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幅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幅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需求

②反映了统治者对集权的渴望

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④说明雍正皇帝不愿大权独揽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会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天王的藩属,以为是来称臣朝贡的,……洋人对此大为反感,觉得反不如清朝“明事理”了。这说明

A. 太平天国对英国采取了愚弄的策略

B. 太平天国不能驾驭国际外交的规则

C. 太平天国运动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 太平天国政权与清政府没有本质区别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五四运动的风暴已过,“《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本质上反映了

A. 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C. 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新文化运动阵营本就“道不同、志不合”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产业结构现状

B. 经济发展规律

C. 国家经济政策

D. 国际关系格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说公元前754—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在台伯河畔建罗马城,并开创王政时代。在建城仪式中展示了朱庇特神对罗马城的祝福。朱庇特神是存在于不同种族之间的神,是法律制度的主宰者。建城仪式旨在实现法所调整的“与神灵保持的和平”的需要。这说明

A. 罗马法的内容产生于宗教教义

B. 神权与皇帝的权威严重冲突冲突

C. 罗马法保证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D. 罗马法与宗教伦理紧密相结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这一运动

A. 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美好的蓝图

B. 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

C. 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者,也有人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A. 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 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 走向代议制发展模式

D. 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世界银行成立于1945年,1980年,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地位。从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用于改造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世界银行

A.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B. 是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的机构

C. 贷款的主要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D. 是执行联合国决议的专门机构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4年10月27日,根据中国首个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小说改编的60集电视剧《红高粱》首播,国人又一次掀起“莫言热”。莫言在文学创作上深受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影响,其作品以充满象征和比喻来增强表现力。1967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斯克因其著作《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两人的创作风格属于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许多国家,纷纷鼓励本国制造业的发展,为增加出口额而给予手工工场以扶植,包括政府津贴、授予特权、国家订货以及提供修路、疏河、建港口等方便商业流通的条件。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l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时髦的名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  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

(3)材料三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撒切尔改革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看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护照是现代公民出入国境时的一份普通身份证明证件,各国护照上面都印有一句话,“请各国军政机关准许通过并给予协助和必要的保护”。下列是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81版改变了53版以来6位数的护照累计号码,升至7位数号码

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到2005年达到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

 

 

请结合历史背景,解读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乖乖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

(2)孝文帝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从经济、文化风俗和社会发展角度指出民族融合的实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主战派的人士曾说,美国对越南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为了帮助“刚刚摆脱殖民的小国进行自卫”,是反对“极权主义对邻邦的肆意征服”的“高尚战争”。还说,越南战争“基本上不是一场革命战争”,而是“北越在游击队的掩护下发动的一次侵略”南越的战争。

——《越南战争·历史评述和启示》

材料二  到1968年,反战示威游行遍及全国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发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流血事件。1969年1月,在尼克松就任总统时,华盛顿上万名群众,高举着“尼克松是头号战犯”、“尼克松是亿万富翁的工具”等标语牌走上街头,举行大示威,吓得尼克松只好躲在防弹的“玻璃罩”里发表“就职演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及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土耳其在极盛时期,不仅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亦展现了高度的文明,其建筑、医学、造船、兵制等,一度远远领先于欧洲,称雄于世界。而在13世纪后,伊斯兰文化开始停滞,逐步走向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的后果逐渐显现。当时许多穆斯林学者对现代世界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的学说。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如果有人在17、18世纪进入穆斯林国家,他一定可以看到500年前的惯例和制度。”17世纪土耳其著名学者舍勒比在临死前也警告其人民,如果不放弃教条主义,他们将很快会“用张得象牛一样大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封闭和傲慢,很快使奥斯曼土耳其滑向亡国边缘,先后败于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以及后来的死敌俄罗斯手下,成为“西亚病夫”。

在此情况下,土耳其国内,逐步滋生了改革派。18世纪初期艾哈迈德三世的郁金香改革,19世纪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军改革,都以欧为师,但是他们都被废,改革也被绞杀。继起的马哈茂德二世改革,20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人推动的君主立宪,统统失败。

改革无效,唯有革命。经过二百多年的挣扎与反思,土耳其终于选择了凯末尔式革命。并且在政治上确立现代制度之后,通过强力来根除国家落后的最深根源,进行文化革命,脱亚入欧。

——罗天昊《土耳其文化革命何以成功?》(有删节)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土耳其成为“西亚病夫”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的伟大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