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 A. 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 B. 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 C. 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 D. 笼络士子的文化政策
|
2. 难度:中等 | |
《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铁犁牛耕 D. 土地私有
|
3. 难度:中等 | |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A. 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 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重农抑商观念占主导
|
4. 难度:简单 | |
1896年,清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其直接目的是 A. 彻底放弃“重农抑商”思想 B. 解决财政危机和扩大税源 C. 模仿西方国家成为工业强国 D.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
5. 难度:简单 | |
某校高二学生搜集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的有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有关三人的共同之处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其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B. 都是在华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家 C. 都推动了经济近代化 D. 企业得到较快发展是在国民政府前期
|
6. 难度:简单 | ||||||||||||||||
下表有关古代中国城与市的发展,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A. A B. B C. C D. D
|
7. 难度:中等 | |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推行了公私合营 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
8. 难度:简单 | |
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①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 ②正确认识了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提出了把我国变为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9. 难度:简单 | |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下面柱状图,分析推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B. 坚持实行改革开放 C. 融入区域经济集团 D.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10. 难度:简单 | |
19世纪70年代,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 洋人发明的火车 B. 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C. 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 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
11. 难度:简单 | |
能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引擎”。下图中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 电力 B. 石油 C. 煤 D. 核能
|
12. 难度:困难 | |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①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③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④中华民国政府政策的引导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
13. 难度:简单 | |
《2049,相信中国》:“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做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A. 从封闭走向开放 B.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从分散走向整体 D. 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伦敦市地域的扩展示意图。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 早期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 C. 贸易中心转移 D. 阶级对立
|
1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副创作于1901年题为《资本的皇帝》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 A. 工厂制度的出现 B.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新工业领域出现垄断组织
|
16. 难度:简单 | |
1943年,伦敦《泰晤士报》发表社论:“失业,仅次于战争,是我们这一代蔓延最广、噬蚀最深、最乘人不防而入的恶疾”。下列与上述观点相符的是 A. 苏联农业集体化 B. 1929年经济危机 C. 第二次世界大战 D. 两极“冷战”对峙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经济思想中与罗斯福新政理念吻合的是 A.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D.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政府来综揽。”
|
18.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认为“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要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便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其新政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恢复银行信用,保护储户利益 B.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C. 实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 D. 规定工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
|
19. 难度:简单 | |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
20.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机器设备的出口状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大危机有利于苏联打开世界市场 B. 苏联工业化建设对外依赖性很强 C. 苏联的发展为危机中的西方国家提供了市场 D. 学习和利用西方技术是苏联工业化的唯一途径
|
21. 难度:简单 | |
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22. 难度:中等 | |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计划经济体制 C. 国家资本主义 D. 民主集中制
|
23. 难度:简单 | |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带来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
24. 难度:中等 | |
斯大林模式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既有很大区别,也有联系。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A. 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B. 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 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D. 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
25.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B. 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 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苏联为发展工业,向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
26.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 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 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C. 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 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
27. 难度:中等 | |
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到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某国际组织都及时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援助和其他所需援助,包括地震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该国家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28. 难度:简单 | |
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 C. 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 D. 制度化国际贸易体系建立
|
29. 难度:中等 | |
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压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充分说明 A. 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 B. 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 C. 国家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D. 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
30. 难度:简单 | |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 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B. 各国经济发展的排他性 C. 联合国职能的加强 D. 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生产分工
|
31. 难度:简单 | |
洋务派创办的江南制造局、汉阳铁厂等工业,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
|
32.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设置的机器厂就达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这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33. 难度:简单 | |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34. 难度:中等 |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
35. 难度:简单 | |
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
36. 难度:简单 | |
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
37. 难度:简单 | |
中共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
38. 难度:简单 | |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39. 难度:中等 | |
英国率先开始并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
40. 难度:简单 | |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寻求发展。
|
4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直接投资增加了两倍,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家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它们越来越重视就地生产和销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根本动力是什么?简要分析对当时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析发达国家的经济扩张手段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变化?主要推动力量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哪些重大的举措适应经济全球化?
|
42.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发展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l895~1900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至少列举两个)。 (2)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析造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外因。 (3)指出材料一图三中纺织业状况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张謇“不幸”的社会根源。
|
43. 难度:简单 | |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性事件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其重要标志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为促进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你有何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