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皖江推荐2019届高三高考5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据史载,周代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但西周中后期的一些青铜器,如卫益、五礼卫鼎、九年卫鼎等铭文上,却出现了反映贵族间土地买卖、转让等情形。下列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 关于周代的历史记载有误

B. 西周时期地权逐渐发生转移

C. 青铜器的价值有待于考证

D. 土地国有只存在于西周前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武帝在尊儒过程中及其以后,其它各学派因失去国立博士官而地位不断下降,但各学派的著作均可收藏、流传,供人学习、研究。并且汉武帝还通过子、资选、征召、公车上书等途径,把法、道、纵横、杂家以至方术之士罗致在左右。这反映出

A. 儒学为官方唯一意识形态

B. 百家争鸣具有了新的内涵

C. 诸子学说出现了融合趋势

D. 思想专制的方式比较灵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代科举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了任职资格,还需经过史部官员对其身(相貌)言(口オ)书(书法)判(逻辑判断能力)四种能力的测试。然后根据考查结果,分等授职。而宋代在科举考试合格后就可直接入仕。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A. 君主专统治加强

B. 官员选拔标准降低

C. 选官途径趋于多元

D. 官僚政治效率较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为明代洪武年间政府绘制的鱼图册,图册中将田地山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而被称为“鱼图册”。明朝政府此举意在

 

 

A. 为征派赋役提供依据

B. 调整农业生产的结构

C. 肯定地租剥削的合理

D.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李鸿章曾说:“查泰西各邦,皆有商部专以保护商人。盖国用出于税,税出于商必应尽力维持,以为立国之本。”李鸿章这一说法

A. 道出了商业在国家税收中的地位和作用

B. 表达了洋务派要求发展商业的共同愿望

C. 表明清政府完全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说明清政府准备设立商部专以保护商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紀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竟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历史背景是,当时中国

A. 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B. 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 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

D. 政治体制发生质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民主与抗日相提并论,不仅一再强调“民主是抗日的保证“,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民主选举,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指

A. 调整了抗日战争的重心

B. 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转移了日本侵华的视线

D. 维护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成果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为1978-2007年中国GDP及其增速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我国

 

 

A.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确立

B. 农业与工业呈现了协调发展态势

C. 国民经济的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

D. 改革开放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史载,希腊城邦中的土地一般归公民所有;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和从事政治活动,战时应征从军,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胃、到盾等武器及给养、随从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而装备一个骑兵或重装步兵的费用相当高昂。材料表明,古希腊公民

A. 权利和义务相互統一

B. 公民身份是一种特权存在

C. 参政受到财产的限制

D. 民主权力服从于城邦防务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世紀末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 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

B. 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

C. 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D. 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二战后,西欧许多国家普退流行这样一种信念:不能以市场机制进行重建,只能通过计划,采取社会主义经济措旅一一计划经济和工业国有化。由此,西欧国家还创造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可知,这一信念

A. 助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运用

B. 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

C. 避免了经济危机对社会产生影响

D. 否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这反映了

A.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 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C. 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

D. 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运动影响了同期科学的发展。社会也给予科学更多的支持,如仅仅国为对地球和生物的兴趣就引发了多次考察行。从200多年前为了香料而地理探险,到现在只是为了加识,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从上流社食贵妇人主持的沙龙,到头来者不拒的咖啡馆,科学知识和启蒙思想到处传播。1831年,雨果感慨,书与大教堂校量,前者会战胜后者。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法国科学家居煌叶的激文论与英国赖尔和达尔文在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城中所持的新变论,分别与当时法国激烈的社会动及英国温和的政治改良有某种联系,居煌叶一本著作的标题就是《地球表面的车命》。

——摘编自昌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试图通过科学的传播来实现真正的民主,进而批判中国的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料学,不仅仅是科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将对科学的追求和崇尚与对封建专制主义,迷信愚昧思想以及由伦理、旧道德乃至整个传文化的批判与反思联系在一起,因而它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变革,科学从此渐深入人心,并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念。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动与近代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的主要途径井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较于启蒙运动时期科学传播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传播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中,以魏晋南北朝为界,自夏商西周到元明清,形成了分裂和统一的对称结构,如图所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针对上图内容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选择一个或多个时期,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材料: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唐太宗李世民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沄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栽。”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摘编自马国福《李世民:创制完备法律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法制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战时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共处积累了经验,将人类空前地动员起来,拼弃战前社会制度水火不容的观念和政策,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国家和人民,实现了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共同完成了打败法西斯任务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孕育、萌生了国际社会文明互动的曙光,它从多方面推动了国际社会的民主历程在战后的全面启动,主要表现为:民主、平等精神在战后的普及;民族国家主权体系的扩展;国际制度的发展;强权政治的式徹和和平民主力量的崛起;多元国际社会的初步形成等。这些趋势的出现和现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以来国际社会的政治生态与国际行为准则。

——摘编自朱大伟《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启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关系民主化在二战中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国权与民权是梁启超宪政思想中的二元维度,这表现在责任内阁思想中则是平衡立法权与行政权,调和内阁与国会、中央与地方。在清末宪政改革中,梁启超积极响应,主张责任内阁与国会同时成立,在限制一部分君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内阁与国会的作用,使二者互相联絡,保持平衡,虽趋向中央集权,但他环顾国内没有合格的政治家,主张暂且保留督抚,以保地方不受中央侵害。民国初年,梁启超更克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政党内阁思想,在内阁与国会的机构设置、程序运作上都精心设计,以调和行政权与立法权,力求达到阔会合一,但内心仍抱有强有力政府的终极目标,所以他的内阁思想中更强调行政权的运行无碍,反对国会对内阁的过多限制。其后,随着他对军网政权的失望,转而呼直接民权,主张职业选举法和国民动议制宪。

——摘自李凤风,《国权与民权:辛亥前后梁启超責任内阁思想中的二元维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宪政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宪政思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