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李悝(前455年—前395年),政治改革家、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据史书记载,他计算魏国农民的收入和支出,其中衣着费用是以货币计算的。据此判断,当时的魏国 A. 货币经济快速发展 B. 自然经济尚未确立 C. 市场作用依然存在 D.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
2. 难度:中等 | |
《晋书·王敦传》记载: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当时王氏家族政令己出,与皇帝力量势均力敌。可见东晋门阀政治 A. 能够确保国家政权稳固 B. 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C. 是特殊条件下的一种变异 D.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
|
3. 难度:简单 | |
宋代话本小说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且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可见,宋代话本 A. 不再具有文学上的研究价值 B. 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 真实地再现了北宋都市生活 D.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元代宫廷画家周朗所画的《弗朗国(今芬兰)贡马图》,它是现存于世上的唯一一幅元代皇帝在上都从事外交活动、接见欧洲使者的画卷。这表明元代
A. 保留了对外友好交往的传统 B. 秉承了传统朝贡外交的理念 C. 冲破了传统厚往薄来的模式 D. 实现了中外经济的频繁交流
|
5. 难度:中等 | |
1903年以后,那种“知有朝廷并不知有国家”、讲究君臣之道的奴隶思想,受到强烈的攻击。人们认识到了国家乃“国民公共之机捩”,“帝王君主亦不得和而有之”;人与人之间,“非有尊卑上下之分”,“人人皆治人者”“人人皆被治者”。材料表明 A. 清末“新政”达到预期目的 B. 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 C. 从臣民到公民的观念变化 D. 国民对革命态度发生变化
|
6. 难度:简单 | |
《民国时期广东社会经济史》记载,据1930年工商部门报告,调查广东新式工厂106家,厂均资本7.3万余元,工人人均年产值1665元,电灯、自来水等公用事业资本占资本总额73%,消费工业中,饮食、织造部门比较发达,机械厂极少,厂均资本仅8400元。材料反映出1930年广东 A. 市政工程领先全国 B. 工业结构较不合理 C. 外商企业资本雄厚 D. 工业区域分布协调
|
7. 难度:简单 | ||||||||||
分析下面的表格: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8. 难度:简单 | |
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从1979年到2015年,深圳的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23%,被誉为“深圳奇迹”。“深圳奇迹”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深圳 A. 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 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基础 C. 拥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D.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9.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12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出现了一个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的复兴根本原因在于 A. 当时西欧法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 罗马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C. 罗马法内蕴含平等公正的法律观念 D. 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和开放的品质
|
10.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据此判断,1832年议会改革 A. 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提高了工人阶级政治地位 C. 实现了全体公民自由平等 D. 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
11. 难度:简单 | |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使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经济政策 A. 利用传统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B. 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实物配给制 C.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
12.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超过100个,而20世纪70年代时还仅仅有28个,到80年代增加到32个,90年代中期超过40个。由此可见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 C. 国际政治组织失去存在意义 D. 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
13. 难度:中等 | |
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2年,尼克松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增加了中美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4日发表的反华演说使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再度加剧。彭斯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史叙事已经造成美国公众对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严重误解,其结果就是令美国公众以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将会增强,而对两国间的合作和友谊知之甚少。 ——来源于《海外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的变化;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评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复杂的两国间关系?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于1986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的第二部梗概如下: 孙少安作为家庭的长子,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他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村支书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孙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大部分为贷款),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可以说,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过所,就是古代通过水陆关隘时必须出示的交通证明书。唐朝为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偷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实行严格的过所制度。唐朝的过所由中央尚书省或地方都督府或州颁发。失落过所须审查后才予补发。领到过所者就可以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胡汉商人,必须持有唐朝政府统一颁发的通行证——过所,“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无过所即要判刑。历史上,唐玄奘欲西行求法,但因等了三年都未拿到过所,不得不只身偷渡。有关过所如何申领、如何发放、如何勘验等,唐朝政府均立法明文规定,甚至形成了专门规定过所相关问题的制度“过所式”,如必须载明执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所携带物品的相应说明如牲畜的数量、公母、毛色、年齿等;其目的不仅是为验证身份而“设险作固,闲邪正暴”,如遇战乱等非常时期勘验尤严,同时也是为了征税和证明商人所携带货物的正当性或合法性。 ——据李叶宏《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以过所为例》等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过所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过所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15亿日元,动用兵力近110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这场战争虽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两国均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
|
17.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蔡廷锴在赣州率部誓师,要求抗日,反对内战。他率十九路军驻防上海后,日本海军陆战队不断向上海增兵,并进一步制造事端。1932年1月22日,日本领事村井向中方提出无理要求,要十九路军后撤30公里,蔡廷锴坚决不允,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沪与蔡面谈。蔡廷锴说,驻地是我国领土,撤退殊无理由。政府要撤,请不限于敌方要求,调我全军离开京沪路,我当绝对服从。1月28日夜,日本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抵抗,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爆发。1月29日,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守土有责,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绝不退缩。十九路军全军官兵坚守阵地,不断击退日军的猖狂进攻。蔡廷锴以大无畏的胆略,在枪林弹雨中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全国同胞感奋觉醒,上海各界、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展开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给予十九路军大力支援。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廷锴领导抗日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廷锴的抗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