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美籍学者张光直认为:商周时期“青铜礼器与兵器被国王送到自己的地盘,作为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地方上的宗族再进一步分支时,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材料反映商周时期

A. 王室严格控制青铜器生产数量

B. 青铜礼器成为人神联系的媒介

C. 青铜器象征着政治权力和地位

D. 青铜礼器和兵器制作工艺精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武帝在货币改革中发行白鹿皮币和白金币,白鹿皮币仅针对王侯宗室,规定他们在朝勤聘享时必须使用皇家上林苑出产的、每张售价40万钱的白鹿皮作为玉璧的衬垫;白金币由中央政府专向富商豪民发行,作价奇高。这一举措表明汉武帝旨在

A. 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B. 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C. 加强汉朝集权政治

D. 维护社会等级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明、清先后出现两次“研究日本”的高潮。明嘉靖、万历年间,因倭寇海患,《筹海图编》和《日本考》等研究日本的专著问世;清末,随着日本侵华加剧,再次引发“研究日本”热。这表明当时

A. 知识分子的治学特征之一是研究经世学问

B. 政府大力提倡知识分子研究中日外交关系

C. 知识分子的研究重心在于改善中日的关系

D. 知识分子持天朝上国的心态研究日本变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得到清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和民间商人集资入股,在长江航运业竞争中击败英美航运公司,发展迅速;1884年,李鸿章在坚决反对轮船招商局众董事提出的民营化主张后,将上海轮船招商局实行了国有化,此后它在“中国水域轮船航运业的统治地位很快消失了”。这表明

 

A.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 轮船招商局改变中国航运业的落后面貌

C. 清政府应该加强对航运业的全面控制

D. 洋务企业的发展受观念更新滞后的制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甲午战败后,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物”的层面上升到“智”的层次,传统知识分子群体转向对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从而引起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开始了思想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材料表明

A. 知识分子完全传承了西方的启蒙思想

B. 维新思想承载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

C. 近代中国进入全方位社会变革的时期

D. 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国人民将和美英苏法各大国的人民,……共同建设一个‘巩固的与持久的’世界和平”;国民党六大的外交决议案写道:“世界和平之组织,已于旧金山会议见其端倪,吾国将不吝一切之努力,以助成集体安全永久和平之确立。”这表明当时

A. 国共两党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B. 国共两党内外政策达成了一致

C. 中国已得到世界大国的认同

D. 抗战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历史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优先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优先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

A. 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

B. 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

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D.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农村实施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近年来,发端于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已在多地启动实施。这两次改革

A. 使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

B. 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 促进私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

D. 利用市场激活农村资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前326年《博埃得里亚法》规定:所有债务奴隶“除了那些因犯罪而受罚的人外,任何仍在接受惩罚的人均不应受捆缚或监禁,所欠的钱款应当用债务人的财产而不是躯体来偿还。”这一变化反映了罗马法

A. 确立了债权人不承担债务风险的理念

B. 强化了债权人的风险责任意识

C. 由人身性债权逐渐向财产性债权过渡

D. 成为现代债权制度的法律依据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当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进入以集成电路为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进行发展的新阶段时,苏联仍将增加钢、生铁、金属切割机床等的产量、产值作为赶超西方国家的战略目标,“企业对革新的畏惧就像魔鬼怕见正神那样。”这反映了苏联

A. 企业生产技术落后,缺乏竞争力

B. 在管理体制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C. 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发展不均衡

D. 经济发展战略落伍于世界潮流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兴起,西方许多国家质疑全球化道路,美国不再高擎贸易自由化的大旗,出现“内顾型发展”趋势,特朗普政府推行的“美国优先”战略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这主要因为

A. 全球化进程中存在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B. 全球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C. 旧的国际秩序左右着全球化发展进程

D. 西方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建筑是沉默的历史。“法国史学之父”儒勒·米什莱曾说:“巴黎圣母院本身便是一部历史书”,它目睹了法国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它亲历了拿破仑称帝的加冕仪式,它承载了二战结束举行的巴黎解放典礼、宣读着二战胜利的赞美诗,它成为戴高乐将军国葬的圣殿;雨果笔下它是美与丑、崇高与卑鄙、光明与黑暗并存的象征。材料反映巴黎圣母院

A. 深陷在民族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的矛盾冲突之中

B. 是统合法国历史、社会、文化信仰的文化符号

C. 成为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的象征

D. 见证了法兰西从专制走向共和的艰难复兴历程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的科学研究,就像列宁所说的:“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已命运的主人,成为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草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俄工人阶级践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权学说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国70年来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51年,世界首届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会场“水晶宫”完全由玻璃和钢铁建成,水晶宮内陈列着约1.4万家厂商提供的展品,其中,英国的展品约占一半,有自动纺纱机、织布机,700马力的海船发动机,31吨重的火车头,举重1144吨的水压机,各种起重机、压力机、汽锤、机床、汽船模型,引人注目的是大厅入ロ处陈列一块24吨重的整体煤块和蒸汽机,除此之外,如床单、水壶、铁制壁炉、钢笔、1840年在英国发行的世界首枚邮票等过去属于“奢华”的物品,也成为博览会展示品种繁多的大众消费品。外国提供的展品几乎都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参观博览会后写道:“它的壮丽不是指某件物品,而是由所有东西组成的天下独一无二的大会聚;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类工业所能创造的所有东西……工业资本主义的力量,犹如一双超自然的手,将这次博览会的展品装扮得色彩缤纷,魅力四溢。”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史上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实行官职名衔与其具体从事工作的分离,造成官职中纷繁复杂、名实不符的现象。宋神宗年间改革官制,从“正名”入手,改变诸司官员名衔与实职分离的状况,全面调整中央官僚制度,划分权限,对“领空名者一切罢去”;将原有散官名称加以改造,形成新的一套寄禄阶称谓;选拔官员的途径有科举考试、学校考选、恩荫补官、吏员出职、杂色补官等。

材料二  宋代对于在任官员的考核(当时称为“考课”或“课绩”),以“循名责实”为目标,对官员品徳操守及才干绩效进行综合评定;对“徳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悍"构成德行“四善”;课绩比较重视才干的考查核实,力求做到“凡职皆有课,几课皆责实”,官员在申报课绩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绩”、“实迹”,由负责部门核验填报内容,作为课绩定等的主要依据;课绩定等通常根据职务高低要冗等既定因素,对绝大多数官员因定“常考”,能力绩效互不相同,考第却无不冋,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黜陟能否”的精神,全然失去了针对性与激励的意义。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神宗年间官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官员考评制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深谋远虑的丘吉尔称:处理战败的大国始终是战胜国面临的“胜利的难题”。在处理战败德国问题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确立了“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的原则;战后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双重目标;德国人必须为他们曾经犯下的“可怕的罪行”赎罪;战胜国也愿意给德国人民机会,“在民主和和平的基础上永久地重建他们的生活。”通过“非军事化”、“非卡特尔化”和“非纳粹化”彻底改造德国。西方大国加强对西占区的中小学育体制、教学内容和师资改造,促使德国人反思在“国家”、“民族”的名义下被引入歧途,认识德意志的极端民族主义、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好战精神对其他民族和对德意志民族自己所造成的巨大恶果。

材料二  1946年下半年以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决策者日益认识到要对付苏联的成胁和促进欧洲的经济复兴,必须利用德国的潜力,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重建德国,让西德全面融入西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按照西方的自由民主原则对德国的政治重建是保证德国“西方化”的根基与基础。

——摘编自陈晓律主编《德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初期美、英、法解决“胜利的难题”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英、法对西德策略转变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以后,伴随着思想界启蒙思潮的兴起,科技领域从沉寂转向繁荣,出现一些卓有建树的学者和总结性的科技著作,科学家宋应星以编著《天工开物》而名垂后世。《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一词出自《尚书》,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一词出自《周易》,表示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时,十分强调通过实验测取教据,用不同数据的对比关系说明科学道理,如手工业的生产工具尺寸、材料  消耗、材料  配方、经济效率以及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能等。《天工开物》力图从一般生产现象中发现规律,例如对数学上的生态变异,对化学反应中隐含的质量守恒原理,对力学上力矩作用、重心转动等知识,都进行科学概括、总结,大大增强了这部著作的科学价值。近代学者丁文江通过对《天工开物》的研究,指出“先生(宋应星)之学,其精神与近代科学方法相暗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科学思想方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宋应星的科学思想方法形成的历史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