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
2. 难度:困难 | |
“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
3. 难度:困难 | |
明朝时期,徽商崛起。不少徽商通过与官府合作演变为特权商人;部分徽商则经营到海外,嘉靖倭患的一些著名首领都是徽商出身;也有相当多的徽商将相当一部分资本用于购买土地进行经营。这些现象反映了 A. 民间经商的限制大大减少 B. 朱元璋的家乡人拥有更多特权 C. 商帮的形成加剧商业乱象 D. 政治领域对商品经济制约明显
|
4. 难度:困难 | ||||||||||||||||||||||||||||||||||||
下面为部分中途停办的洋务企业情况简表。据此推知,洋务运动
A. 阻碍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B.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 C. 侧重于发展近代军工企业 D. 实现了内地与沿海均衡发展
|
5. 难度:困难 | |
甲午战争以后,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的商业广告在其产品名称前特地加上“国货”二字,如“金叶牌国货线毯”、“无敌牌国货牙粉”、“顶上国货,金马牌香烟”等。这种现象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B. 实业救国深入人心 C. 政府提倡消费国货 D.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
6.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B.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
|
7. 难度:困难 | |
历史研究者通常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描述为春、夏、秋、冬(如下图),这说明了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没有前途 C. 民族资本主义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D. 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生存
|
8. 难度:困难 | |
由下图可知,当时我国农村
我国部分年份粮食产量和粮食收购量的变化柱状图 A. 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B. 集市贸易不断发展 C. 大力支援工业化建设 D. 经济体制出现变动
|
9. 难度:困难 | |
到1959年6月中旬,开封专区已将2320个生产大队,分为4554个生产大队(基本核算单位),20648个生产队分为40990个生产队(承包单位)。这表明当时我国 A. 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弊端得到了克服 B. 部分地区认识到人民公社的弊端 C. 农业集体化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扩大 D. 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
10.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 A. 歌颂一五计划的优先战略 B. 展示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 C. 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 D. 批评农业的急躁冒进现象
|
11. 难度:困难 |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这两次调整的共同原因是
A. 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B.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 把农村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
12. 难度:困难 | |
1981年,学者林子力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推导”出一个结论:“8个人以下就叫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自此,“七上八下”成了一条铁的界线,进入了中央文件。这表明当时 A. 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 B. 中央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日益加强 C. 经济体制改革流于形式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
13. 难度:困难 | |
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后来,在大城市的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反映出 A. 男女平等成为共识 B. 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C. 辛亥革命促使妇女解放 D.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
14. 难度:简单 | |
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吗”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 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餐饮业的革命 B. 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颠覆 C. 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15. 难度:中等 | |
1992年,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一论述 A.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科学的阐述 B. 明确提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D. 促使了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的出台
|
16. 难度:中等 | |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下图票证的取消到下图的出现,从本质反映了我国
A.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 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 C. 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D. 网络经济的兴起
|
17. 难度:简单 | |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传统与现代交融 B. 中式与西式对垒 C. 文明与落后冲突 D. 乡村与城市同步
|
18.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1898年中国报刊业空前繁荣 B. 1913年中国报刊量增长是因为维新变法 C. 1919年报刊数量猛增缘于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D. 中国报刊数量增长反映国人办报日益成为主体
|
19. 难度:中等 | |
“世界城市群的发展历程表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集聚关系,然后是辐射关系。先把资源集聚到中心城市;然后中心城市又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发展起来;最后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扬一益二 B. 广州十三行 C. 上海浦东 D. 新阿姆斯特丹
|
20.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时期,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一报告表明 A. 政府还没有认清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B. 政府妥善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 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D.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已经确立
|
21. 难度:困难 | |
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 A. 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 B. 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 C. 科学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 D. 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
|
22. 难度:困难 | |
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 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 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 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23. 难度:简单 | |
有人考察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说:“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上述材料可以观察的视角不包括 A. 经济发展 B. 社会分化 C. 环境污染 D. 阶级斗争
|
24. 难度:困难 | |
(题文)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 B. 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 C. 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真正的户籍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这些制度被后代所继承。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 ——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 材料二 从1953年开始,国家采取了统购统销政策。1958年政府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正式建立。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二元户籍格局长期附着了粮油供应、劳动就业、医疗保健、教育、福利等十几项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城乡隔离体系。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开始允许农村人进城务工,农民工由此而生;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严格控制农业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农转非”政策。1984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农民进入城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部分农民获得迁徙自由。2000年以来,国家已开放了中小城市的户籍,一些省会城市也放宽了进城务业的户籍政策。北京近日公布了《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至此,北上广深这四个市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均已提出或实施各自的积分落户指标体系。 ——据殷志静、郁奇虹《中国户籍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新中国成立户籍制度两次大的改革的影响。 (3)谈谈你对户籍制度变革的认识
|
26. 难度:中等 | |||||
论述题 材料
任选材料中1920年或1979年的一幅广告,结合广告内容及相关材料,进行解读(至少三个角度)。(要求:材料运用充分;推断合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农业在15世纪下半期出现圈地运动,至17世纪初期圈地50万英亩。随着羊毛价格的上涨,小块土地逐步向资本主义大农场、牧场转变。据统计,16世纪英国农场面积已占全部耕地的58%。与此同时,分散在一般农户手里的土地,面目也大大改变了。到16世纪英国农业已经实现商品化,市场机制开始激励着农业生产规模、品种和产量,并使农业革命较早发生。1560年左右出现的诺福克轮作制为标志(注:以前是敞田制),英国开始农业革命,至19世纪英国成为欧洲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国家。 ——摘编自潘迎化《近代英国、荷兰、法国国际竞争兴败原因之探索》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农业成为政府关注比较多的经济部门,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政机关明显增多,职责细化和分工明确。1927年6月,河南省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将原北洋政府的省实业厅改为建设厅,设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农业机构。8月,各县实业局亦改为建设局,农、林、蚕、棉、水利等涉农事务归建设局管理。1932年,县政府直属部门改局设科后,重新订立了农场、苗圃管理办法。同年12月,遵照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的《各省农业机关整理办法纲要》设立农业推广所和种子繁殖场。1934年9月,国民政府财政部与河南省合作成立了整理水道改良土壤委员会,还有农村合作委员会从事农业生产的督导和推广,在合作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河南省农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摘编自黄正林《制度创新、技术变革和农业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推动农业近代化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农业近代化的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