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这说明 A. 周王廷掌握最高专制权力 B. 各诸侯国有很大的政治独立性 C. 周朝的政治体制较为先进 D. 分封制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
2. 难度:简单 | |
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强化北方防务 B. 打击强宗富豪 C. 防止割据再现 D. 建立专制皇权
|
3. 难度:简单 | |
“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 A. 门阀士族操纵政权 B. 中枢执掌受控于皇权 C. 尚书职责得到规范 D. 三省六部制度已形成
|
4.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A. 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 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
5. 难度:中等 | |
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哩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A. 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 B. 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 C. 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 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
|
6. 难度:中等 | |
清代初期上海常以被称为“小苏州”为荣。19世纪中期以后,嘉兴、无锡、宁波等地,欲夸耀其市容商业繁盛,每每以“小上海”称之。19世纪中期上海取代苏州得益于 A. 工商业和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B. 农民战争引发大规模人口资金迁移 C. 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D. 清政府由被动开放转向了主动开放
|
7. 难度:中等 | |
“内地会”系中华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19世纪末开始,“内地会”成为中国境内基督教的最大势力。下图是“内地会”中各国传教士比例变化图,从中可推知
A. 传教士成为列强侵华的先锋 B. 英美两国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C. 国力消长影响列强在华势力 D. 基督教在华传播呈下降趋势
|
8. 难度:中等 | |
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 A. 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B. 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
9.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最能反映当时 表: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
A.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 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 西学东渐的逐渐深化 D. 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当时中国
A.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很大提高 B. 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C. 工人阶级成为中国的主要领导力量 D. 主要矛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
11. 难度:中等 | |
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发起并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协会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此开辟 C.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D. 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41年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创作并出版的《蜗牛的妄想》,此漫画的主旨是
A. “抗战到底”只在敌后战场宣传 B. 日军战略进攻优势明显 C. 正面战场“失败主义”甚嚣尘上 D. 中国抗战必将走向胜利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共晋绥边区某地农民租约内容的变化。这一变化
A. 适应了民族战争需要 B.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C. 促成了国共合作实现 D.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14. 难度:简单 | |
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A. 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B. 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 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 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
15. 难度:简单 | |
柏拉图指出,“在雅典由于过分民主,尊重权威已经在群众政中消失了,没有一个人学会如何服从”。这表明当时雅典城邦 A. 人文主义精神得以凸显 B. 政府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C. 公民参政热情日渐增强 D. 道德沦丧摧残了民主制
|
16. 难度:中等 | |
罗马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5尺以便于通行和犁地;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8尺,拐弯处为16尺;建筑物的周围应留2.5尺宽的空地以利通行。这说明罗马法 A. 重视维护财产私有 B. 体系完备,易于推行 C.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D.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17. 难度:简单 | |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要求变革,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为此英国 A. 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 B. 实行责任内阁制 C. 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D. 颁布了《权利法案》
|
18. 难度:困难 | |
下表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表中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A. 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 B. 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 C. 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 D. 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
|
19. 难度:简单 | |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邦联处于无权的地位,各州拥有很大的独立性。社会动荡加剧,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为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 A. 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
20. 难度:中等 | |
费城制宪会议上,针对修宪问题,麦迪逊提出:“应当制定条款来规定必要时候联盟条例的修订事宜,且不应当要求获得国会的同意。”在辩论中,有少数代表对此提出质疑,但赞同者显然更多。这一建议 A. 否定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 有利于美国政治的稳定 C. 弥补了民主共和的缺陷 D. 降低了美国国会的地位
|
21.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曾说:“共和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这表明 A. 法国的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法国已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 共和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不利于工人运动的发展
|
2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 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 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
23. 难度:中等 | |
1871年当选第三共和国总统的保皇党人梯也尔装扮成一个在口头上赞成共和制度的人,在他看来建立君主制不合时宜,但他的口号是:“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保皇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 巴黎工人阶级斗争高涨 C. 共和派在会议中占据多数 D. 社会民主进步力量增强
|
24. 难度:中等 |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 制定机构 B. 特点 C. 评价 D. 颁布时间
|
25. 难度:中等 | |
18世纪下半叶,法国国王提出征收廿一税,尽管高等法院不愿登记新税法令,但是未能阻止。这种强权做法激起贵族及其他特权者的抵制,他们将君主行为斥之为“专制”,并通过公共舆论对政府施压,由此侵蚀了王权的合法基础。材料反映了 A. 法国贵族成为反封建的先驱 B. 法国传统秩序蕴含了民主趋势 C. 征税激起了法国大革命爆发 D. 贵族要求限制国王的税收权力
|
26. 难度:简单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乾隆中叶以后,清政府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不断下达一道道“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的命令。道光帝即位之初,仍试图实行这种政策。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他对开矿有了些新认识,在一道上谕中称:“开矿之举,以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仍是藏富于民。”道光帝同时以实际措施鼓励开矿。他对藉口办矿“累民扰民”“人众易聚难散”而反对开放矿禁的官员进行劝导,告诫他们不能“因噎废食”。他严饬地方官员不得“畏难苟安,托词观望,游移不办”。他又根据过去官办矿政,“官吏因缘为奸,久之而国与民俱受其累”的弊病,提出“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由此看来,道光帝对开矿一事,提倡颇力,措施亦得当,这对当时矿政建设大有裨益,百姓生活亦称方便。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光帝改革矿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道光帝改革矿禁政策。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 材料二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的一个实例,并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仿行宪政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世祖末和元成宗初,朝廷改置和增设江浙、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等行省,行省逐渐演化成常设的、固定的最高地方官府。元朝廷嫌“外重”.一律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把行省品秩降级为从一品,平章政事两人作为长官。这些基本奠定了行省作为地方常设机构的规模和权力框架。在明清两代,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府、州县以下的建制无多大变动,但在省一级则有几次较大的变动,这反映出朝廷要紧密控制各省的一应行政权力,将财权、军权、司法审判权尽可能集中于中央,但在实际统治中,又深感地区分散辽阔,不给予地方一定的权力,实难充分并较好地履行统治职能。为此,在500多年中,随形势的变异,一再对省级行政制度作了实际上的重大调整。 ——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虽说美国宪法第l0条修正案将联邦权限明文列举于宪法之中,并将未列举的剩余权力归属于各州,似乎表明了两者分权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美国宪法同时也规定联邦国会可以通过“所有必要和适当的法律”来完成宪法对联邦政府的授权,这就为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孕育了可能性。不过,可能性如果成为一种现实,还需要“助产士”的帮助。在美国,这个把宪法的文本变成现实规范的助产士就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 ——摘编自陈伟《美国宪政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对行省制进行多次调整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87年后美国的州与明清的行省在职权上的异同点。 (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州与明清的行省产生的共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