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此语描述的是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地主土地私有制 D. 农民土地私有制
|
2. 难度:中等 | |
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 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 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 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 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
3. 难度:简单 | |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4. 难度:中等 |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
5. 难度:简单 |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①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与发展 ②法币政策和白银国有政策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7. 难度:困难 | |||||||||||||||||||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8. 难度:中等 | |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
9. 难度:困难 |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下对改革开放以来“40年”历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 废除土地公有以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 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标志着沿海开放地带形成 D. 国家给海南等第一批经济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
|
10. 难度:中等 | |
《舌尖上的中国2》近段时间火爆银屏。下列关于近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变迁表述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西餐成为普通民众的主要饮食方式 B. 表面是饮食的变化,实质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C. 孙中山认为近代中国事事不如西人,也包括饮食在内 D. 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在那时进入中国市场的
|
11. 难度:中等 | |
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 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 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 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D. 网购、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
12. 难度:简单 | |
(题文)以下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要求增加 B.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追求黄金美梦 C. 商业危机—东西商道断绝—商品价格猛涨 D. 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
|
13. 难度:简单 | |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C.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
|
14. 难度:中等 | |
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 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B. 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 拿破仑帝国的兴盛 D. 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
1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
16. 难度:简单 | |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
17. 难度:中等 | |
1961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着手制定“新边疆”的施政纲领,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商贾巨富和普通工人的收入有所增加,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一措施旨在 A. 消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 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促进经济繁荣 D. 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
|
18. 难度:中等 | |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 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 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 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 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
19. 难度:简单 | |
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
20. 难度:困难 | |
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C.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D.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行动”的?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的实质是什么?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了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从此,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 材料二: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在以行动推动经济发展造福世界人民。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项信息,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