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A. 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 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C. 前提、结论皆正确

D. 前提、结论皆错误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观察图中的文物,它是古代雅典人防止某些人危害城邦利益的工具。这类文物最早诞生在古代雅典的

 

A. 梭伦时代

B. 庇西特拉图时代

C. 克利斯提尼时代

D. 伯利克里时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他在改革中坚持

A. 民主原则

B. 法治原则

C. 财产原则

D. 中庸原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

②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③新兴地主的出现

④百家争鸣

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唐朝宰相杜佑曾评论道:“周之兴也得(姜)太公,齐之霸也得①,魏之富也得②,秦之强也得③……上以成王业,兴霸图;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下列填写准确的是

A. ①管仲②吴起③韩非

B. ①庄周②孙武③孙膑

C. ①孟轲②墨翟③荀况

D. ①管仲②李悝③商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 商鞅变法    B. 汉武帝改革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问题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渡。北魏孝文帝时,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措施有( )

①统一黄河流域,促进民族融合 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规范臣民的生活方式

③模仿汉族官制,修订鲜卑律令 ④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 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中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①市易法

②均输法

③将兵法

④农田水利法

⑤免役法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②

D. ①④⑤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

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  

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其实质意义是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体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历史意义的主要有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②推进了近代化,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厂,推动了历史进程

③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④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埃及历史的进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由于阿里……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据此,你认为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

B. 未从根本上触动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

C. 穷兵黩武、对外扩张

D. 欧洲列强的干涉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克里木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D. 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属于俄国最终选择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的是

①沙皇统治出现危机

②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③资产阶级的软弱

④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价,错误的是

A. 是一次地主阶级领导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B.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D. 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直到19世纪上半期,东亚的中国和日本依然在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的含义是。

A. 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封锁边界固守边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洋务运动的相似点有

①都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实施的改革

②目的是富国强兵

③都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文化

④都使本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世纪70年代,日本将Science译为科学;四十几年后,科学(Science一词开始成为中国时尚词语。与这两个语言现象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实质上有极大差异,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君主权力至高无上,后者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B.前者是封建政治体制,后者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前者天皇凌驾于议会之上,后者议会权力超过国王

D.前者内阁大臣对天皇负责,后者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 列强在华开设银行

B. 列强在华投资修路

C. 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

D. 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在政治上实行(   

A.联邦制                            B.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在19世纪末,只进行了短短百日的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注定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B.康有为等维新思想家的宣传不全面

C.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支持

D.领导者的软弱及维新思想的局限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 建立了民主政治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西方和东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  梭伦:“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

材料四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材料五  王安石: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对等级的划分、官吏的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四反映了梭伦改革中哪一项措施?请简要评价这一措施。

(3)结合材料三、五,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

(4)概括说说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二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三  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