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白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 建立模范工厂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农奴制度

②设立议会机构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挽救民族危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 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 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海国图志》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版。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 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 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 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 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搞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日本中下级武士走上政治舞台时,提出的口号是

A. “尊王攘夷”    B. “大政奉还”    C. “除君侧之奸”    D. “辞官纳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现代汉语的社会科学词汇中大约有70%来自日语。如:干部、科学、银行、组织、文化、艺术、卫生、医学等等。如果将这些日语词汇从现代汉语中清除,则我们将无法使用现代汉语。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

A. 长期文化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结果

B. 使用汉语词汇的日本率先近代化

C. 西方近代文化经由日本传人中国

D. 近代中国失去语言文字的创新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

A. 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

B. 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

C. 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

D. 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些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 西方文明已占据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 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 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 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 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邵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 设立京师大学堂

B. 废除八股

C. 派留学生出国留学

D. 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 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 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 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 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于哪一阶级参政

    A. 地主阶级    B. 资产阶级    C. 农民阶级    D. 封建官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政治制度                   D.教育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们之所以称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它

A. 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B. 主张爱国救亡,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C. 提倡新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颁布了《定国是诏》,实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戊戌变法将使大小官员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提出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变的内在因素是( )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表现在它

A. 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

B. 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

C. 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与洋务派不同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明治维新是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起点和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治维新时期从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建立了一些规模大、技术先进的“样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仿效;还修筑铁路、架设电线、组建轮船公司,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同时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摘编自凤凰网《明治维新60年》

材料二:武士阶层享有的家禄经济特权给明治政府带来了严重的财政负担。以1871年的财政决算为例,当时财政收入5004.5万日元,财政支出为5733万日元,其中家禄支出为1607万日元,约占财政支出的30%,而当时的陆军军费仅排第二,为734.6万日元,还不及家禄支出的一半。

——摘编自陈志武《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金融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推进国家现代化的经济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武士阶层的特点。明治维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行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明治维新的经验教训中得到的改革启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武士阶级的变化是近代日本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实行统治的武士阶级在德川时代积累了经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官僚制度,并且培养了一大批很有组织能力的人才……武土在日本地位很高,责任重大,但是经济却不是非常富裕,这一点有利于培养武士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许多下级武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

——(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材料二: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中,曾经……亲手推翻幕府的中下级武士,面面临着未来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时候,首先革了自己的命——无论是出于自觉还是无奈。武士在明治维新后成为新的四民中居皇族、华族之后的士族,并在近代社会变革中归于解体……但武士阶级的覆灭是社会的巨大进步,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他们并没有被社会彻底淘汰,其中的成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运用原有的特长、知识与教养服务于新社会。

——李卓《明治时代日本武士的最后结局》

材料三: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吴乃华《论武士与日本的近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武士阶级能够成为“明治维新的新领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先革了自己的命”的具体表现,并对“武士阶级的覆灭……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这一结论予以说明。

(3)材料三中武士道精神的“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百年积下的毛病,其要慢慢来治。这次的失败就是新派人‘求快’两个字的失败。……如由一般有学问、有办法、有经验、有涵养的老辈出来主持,一定可得相反效果的。”

——黄遵宪评戊戌变法

材料二  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做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免去官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地方大员的宝座;裁绿营及命八旗子弟自谋生计,更将使身无一技之长的百万余众陷入绝境。所有这些人,构成了顽固势力坚实的社会基础,他们必然千方百计阻挠变法。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认为,变法要首先从教育文化、经济社会入手,从一点一滴的基础上做起,注重处理与现有社会体制的关系,力争减少阻力,在现有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变法。应该说,这样的见解和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整个社会氛围的。

请思考:

(1)材料一中黄遵宪是怎样认识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变革官制和人事制度的措施与变法最终结局之间的关系。你认为后来的改革者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现代化运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旗号为号召,巧妙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他透露了这样做的目的:“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显示了康有为从事政治活动的高超艺术,也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从一登场就带有先天的政治软弱性,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材料二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实践活动……伟大的社会实践需要先进的思想为自己铺路开道……中国近代变法的先驱康有为、梁启超,在实施变法之初,就已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并力图将其糅入变法的具体主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

(2)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接受了西方哪些主要的“政治理念”?他们是否将这些“政治理念”都“糅入变法的具体主张”?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