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
2. 难度:中等 | |
汉代御史大夫下属的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唐朝时专责监督皇帝的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专门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专制皇权趋向强化 D.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3. 难度:中等 | |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 孝、廉的选官标准 B. 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 科举考试的办法 D.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 难度:中等 | |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 A. 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减少 B. 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增多 C. 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
6. 难度:中等 | |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 A. 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 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C. 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 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
|
7. 难度:简单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
8. 难度:简单 | |
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出宋代的民营手工业( ) A. 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 C. 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 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
|
9. 难度:简单 | |
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A. 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B. 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D. 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
10. 难度:中等 | |
钱穆认为北魏实施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平均,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 完全禁止私人土地买卖 B. 把地主占有的过多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 C. 没有具体规定授田数量 D.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
11. 难度:中等 | |
15—16世纪之交,盛极一时的地中海沿岸城市迅速衰落,而像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港口承担了巨额的世界贸易。这说明 A. 工业革命促使工业城市迅速发展 B. 新航路开辟后商路中心发生转移 C. 欧洲国家垄断了中西方贸易商路 D. 商业发展冲击了原有的政治格局
|
12. 难度:中等 | |
16世纪中期,英国谷物价格上涨了8倍。1495年,一个工人以15周的劳动就能挣得全家一年的口粮,1564年则要花40周的劳动,而到1593年,一个农业工人甚至成年累月地劳动也不能保证全家一年的口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萎缩使农产品供应出现不足 B. 圈地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土地贵族对农业工人残酷的压榨 D. 殖民掠夺加剧了货币的贬值
|
13. 难度:简单 | |
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A. 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B. 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 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
14. 难度:简单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中国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 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
15. 难度:简单 | |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
16. 难度:困难 | |
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的进口量也由1914年的2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334万箩,减幅达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 已呈现出轻重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B. 实现民族工业的独立、自主发展 C. 基本摆脱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 D. 实现从外引进到本国自给的转变
|
17.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好军事团。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 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
18. 难度:简单 | |
法币改革实施后的第二年即1936年,全国农产品产量较前三年高出44%,工业产品的产量比1935年增加70%。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从根本上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说明当时 A. 改革符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B. 改革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C. 改革增强了官僚资本的经济实力 D. 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国家推行货币改革
|
19. 难度:中等 | |
社队企业是中国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经济形式,农民只要上缴一定的管理费用,就可以开办工厂。温州1976年社队企业的工业产值已经是1965年的5倍左右,甚至在乐清柳市镇直接出现了不挂靠社队的地下工厂。1976年,当地家庭工厂的产值已经是国营企业的2倍。这一现象 A. 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产物 B. 说明“文革”的左倾错误已被纠正 C. 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D. 说明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并未断层
|
20.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
21.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A. 左倾错误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C. 改革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 D. 改革道路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
22. 难度:中等 | |
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新区,并采取10项优惠政策:(4)允许外商在区内投资兴建机场、港口、铁路、公路、电站等能源交通项目……(6)允许外商在上海,包括在浦东新区增设外资银行……这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 A. 地域范围更加广阔 B. 投资领域全面放开 C. 开放领域日益扩大 D. 重视“面”转向重视“点”
|
23. 难度:中等 | |
清末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 A. 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 B. 传统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 C. 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D. 男尊女卑的陋习仍然被维护
|
24. 难度:中等 | |
1914年上海发布了《公路安全须知》,规定了行人、乘客、驾驶员、修理员等须注意的事项。其中有“协助救济翻车,扶弱伤者……行车遇险应协助救伤并据实报告,大车让小车先行”、“过牲畜时勿使快车或急鸣喇叭”、“不要一面走路一面看报”等等。这印证了 A. 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 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 城市民众的生活习俗发生变化 D. 临时政府通过立法规范交通
|
25. 难度:中等 | |
1918年3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 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C. 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
26. 难度:中等 | |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
27. 难度:中等 | |
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 A. 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 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
|
28. 难度:中等 | |
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依然存在 B.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C. 攻势外交极大的消耗经济实力 D. 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29. 难度:中等 | |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立国之初所形成的吃苦耐劳、集腋成裘的精神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快速致富。“成功”的说教,制造了盲目的信心: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须解释。此现象 A. 表明盲目追求致富引发经济危机 B. 揭示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源 C. 反映出大危机爆发前人们的心理 D. 论证了衰退和繁荣的必然联系
|
30. 难度:简单 | |
(题文)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A. 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 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 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 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
31. 难度:困难 | |
(题文)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这反映了 A. 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B. 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 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D. 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
32. 难度:简单 | |
当全球化跟国际化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找到那个衔接点之后,就有可能在席卷而来的全球化的浪潮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上述材料说明 A. 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B. 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C. 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D. 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建立。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察举制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为何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
34. 难度:困难 | |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外贸体制不断演进。改革开放以后,外贸体制改革成就突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全球化贸易浪潮频频袭来之际,大明王朝的统治者依然沿袭着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的海禁政策,禁止人民私自出海与外国商人贸易。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贸易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冲击这条禁令,东南沿海走私贸易非常兴旺。走私与海禁较量的结果,终于使得统治集团明白,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海禁政策已经不合时宜。隆庆元年(1567)福建巡抚涂泽民上疏,请求朝廷开放海禁,准许人民前往东西二洋贸易。朝廷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批准了这个建议。在东南沿海的港口,设立海关,向从事对外贸易的商船征收关税,使得“私贩”转化为“公贩”,走私贸易转化为合法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1854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海关税务司,以管理海关行政事务。后来税务司扩大至海关许多通商口岸,因此,又在上海成立了海关总税务司署。自1863年开始,英国人赫德开始长期担任总税务司一职。1865年,总税务司署由上海迁至北京,分管全国30多个海关。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广东、福建在对外贸易活动方面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两省的产品,除个别商品外,全部由省经营出口,外汇任务包干,自负盈亏。到1987年。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济特区都有了对外经营的口岸,可以直接开展进出口贸易。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关税务司署成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贸体制改革的意义。
|
3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1940年代和19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础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摘编自NeilGilbert,Paul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五十年代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十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