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早在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二月,刘邦即下令免除曾支持战争的蜀汉民众两年租税,对关中从军作战者全家免除徭役一年。这一举措。

A. 延续了与民休息的方针

B. 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

C. 决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D. 汲取了秦亡的历史教训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到南宋高宗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的收入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从材料可知。

A. 舶税在两宋时成为政府主要税收来源

B. 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 两宋之前中国对外贸易缺乏政府管理

D. 两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繁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学者指出:明朝官僚所涉足的行业,已经不只限于盐业、铁业、酒业几项了,而且他们在碾米业、制纸业、印刷业、纺织业、制瓷业、采矿业、铸币业等行业中愈来愈变得重要。这种现象。

A. 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

B. 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弛

C. 引发民间与官营的行业竞争

D. 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

A. 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

B. 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

C. 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

D. 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统计,洋务派在1873-1884年和1885-1894年分别创办的主要民用企业投资额如下表所示(单位:白银/两)

 

1873—1884年

1885—1894年

轮船招商局(47.6万)开平煤矿(20万)

中国电报总局(60.7万)骆马山煤矿(20万)磁州煤矿(20万)

汉阳铁厂(583万)上海机器织布局(100万)

中国铁路公司(479万)湖北织布官局(150万)湖北纺纱局(60万)

 

 

——(数据整理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

据此可知,1885-1894年间。

A. 洋务运动向制度层面深入

B. 民营企业成为经济的主体

C. 洋务工业的领域逐渐拓展

D. 工业体系及布局渐趋完善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A. 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 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 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 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教育部审定发行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义务、行政、司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科目。据此可知,当时。

A. 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

B. 教学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C. 国家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D. 教材成为舆论宣传的主体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土地革命后,陕北贫苦佃农吴满有分到了70垧山地,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他有了一对牛、一只驴、50只羊、一匹马,还开出了30垧地,成为富裕农民。《解放日报》报道了他的事迹,毛泽东同志读后发出号召,要求陕甘宁边区的农民向吴满有学习。这一号召的贯彻。

A.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

B. 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影响

C. 为抗战胜利积蓄了物质力量

D. 有利于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是简单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的法,它也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这表明罗马法。

A. 为近代欧洲经济立法奠基

B. 为近代资本主义确立了政治法规

C. 维护民主制度且影响深远

D. 是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历史性产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列宁一直强调,计划经济的实行要充分考虑市场条件、市场状况,要通过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措施来实施经济计划。斯大林则认为,计划经济主要是指令性的,它主要靠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来实行。这一分歧。

A. 反映出苏联国民经济状况日益恶化

B. 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C. 说明斯大林的观点脱离了苏联国情

D. 根本不同在于计划经济是否占主导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他们拿起画笔,没有历史的包袱,没有沉重的使命;他们只是要书写愉悦的心情,描绘那些跳动在树叶、水面上的光……他们摆脱了长久以来主宰西方美学的古典符号,他们以自己的语言书写自己的时代。”与该风格类似的美术作品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表为2002-2004年世界货物贸易总量及其部分领域贸易量的增幅变化情况(%)。对此情况的合理认知是。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总量

3.5

5.0

9.0

农业

3.5

3.5

3.5

燃料及采矿业

1.0

4.5

5.5

制造业

4.0

5.0

10.0

 

 

A. 世界农业出现停滞和衰退

B. 经济全球化出现曲折和反复

C. 制造业成为欧美主导产业

D. 自由贸易在此期间得到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在1902年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1903年,梁启超进一步界定了“中华民族”的内涵,在德国学者伯伦知理的民族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小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同时,他还提出了“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的论断。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民族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救亡图存斗争中,强化了对“中华民族”这个族称的认同,整个社会也越发认识到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的重要意义。费孝通等学者进一步提出,承认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同时,还要尊重少数民族客观存在的事实。国民政府在开发边疆地区的同时,也提出了融合大中华民族各部文化的边疆教育方针。

——摘编自张健《国家范式转换与国族构建——近代中国国族构建研究》

材料三  “Americans”(美利坚人)一词诞生于18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上,帕特里克·亨利庄严地重申:“我不再是弗吉尼亚人,而是美利坚人(American)”1776年,《独立宣言》中把“人人生而平等”推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向国际舆论界发出了美利坚人追求民族独立的诉求。1796年,华盛顿总统在《告别词》中强调了美利坚人的国民身份,特别提醒他的国民,政府的统一是国家的主要基石,要珍视民族团结。

——摘编自何顺果《“Americans”的民族学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背景,并说明“中华民族”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利坚人”概念形成和完善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与“美利坚人”两个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化的历程就是西方化的历程,但是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又不能完全脱离本民族国家的优秀传统而全盘西化。否则就会产生传统与现代“脱节”而导致社会分裂或社会矛盾的激化,从而阻碍现代化的正常历程。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史与中国史的相关史实,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地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摘编自唐纳德·基恩《明治天皇:1852—1912》

材料二  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摘编自王光波《一本书读懂日本史》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地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史上越南沦为法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取代法国统治越南。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越南共产党利用有利时机,号召人民举行起义。9月2日,越南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并宣布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法国为恢复其殖民统治,再次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战后,为了对抗苏联,杜鲁门政府拉拢法国,法国得到美国的军事援助。战争初期,在兵力与武器方面,越南处于不利地位。1950年,中国政府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东欧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与越南建交,从此,越南抗法战争获得了极为有利的国际条件。越南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巨大支援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有力声援下,最终结束了法国在越南的殖民统治。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对越南本国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世界而言,它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一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抗法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创立三民主义、进行革命实践的同时,逐渐形成了有浓重中国传统伦理观的国际秩序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可将孙中山对国际分野的看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孙中山主要是以人种或地域为依据,做出黄白或欧亚分野的判断。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俄的兴起以及帝国主义仍然对中国等国家实行强权压迫政策等因素,孙中山对各国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出了新的国际分野。他认为以后的国际战争“不是起于不同种之间,是起于同种之间。那种战争是阶级战争,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是公理和强权的战争”。从对欧美国家强权政治的批判中,孙中山主张以仁义道德的“王道”取代西方列强以强权武力为内核的“霸道”规则,构建平等、和平的国际秩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仁爱”“信义”与“和平”等传统伦理准则。阐发“王道”中的公平正义,与无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压迫,主张民族自决的理论是一致的,这正是孙中山与时俱进,将传统赋予时代内涵而走向联俄、联共的原因所在。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在一战前后对国际分野标准认识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