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周文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反映出当时 A. 形成了敬德保民的天命观 B. 大自然已受到过度的开发 C. 重视对小农经济的培植和保护 D. 初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2. 难度:中等 | |
西汉后期,由于土地的兼并与集中,豪强势力有了很大发展。东汉政权建立后,豪强势力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豪强势力 A. 强化了封建大一统局面 B. 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C. 为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 D. 直接导致了魏晋的分裂
|
3. 难度:中等 | |
唐宋时期,金融领域产生一系列新现象,出现了“飞钱”、“柜坊”、“交子”、“会子”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唐宋 A. 大一统社会繁荣景象 B. 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 C. 商业经济的主导地位 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著作的典型代表,这些成就本质上反映了明清
A. 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B. 出现了集大成的科技著作 C. 中国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 D. 封建社会文化高峰的到来
|
5. 难度:中等 |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表明 A. 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 B. 知识官僚缺乏独立性 C. 我国士大夫文化根深蒂固 D. 战争未促使中国真正觉醒
|
6. 难度:中等 | |
史料一:孙中山刚一听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就提出今后“当以工商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在当选临时大总统前夕,又强调首先致力于民生主义。史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特设实业部,并令各省设实业公司,以发展农、工、商、矿各业,作为“富国裕民之计”。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 A. 辛亥革命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 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民生主义 D. 三民主义得到了实质上的发展
|
7. 难度:中等 | |
1943年3月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至于自由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则不外英美思想与苏俄思想的对立。这些学说和政论,不仅不切于中国的国计民生,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而且根本上忘记了他是一个中国人,失去了要为中国而学亦要为中国而用的立场。其结果他们的效用,不过使中国的文化陷溺于支离破碎的风气。”这表明 A.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 B. 蒋介石强调中国传统的重要性 C. 蒋介石已放弃英美式民主政治 D. 蒋介石以中国传统为立国之本
|
8. 难度:中等 | |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提出了合理建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1955年,中国代表团冲破美国和台湾当局的重重阻挠,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取得成功。据此可知,新中国 A.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 已打破了外交僵局 C. 已得到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普遍承认 D.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9. 难度:中等 | |
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有权批准、认可法律,并通过执政官掌管财政外交,统辖行省和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但到帝国时期,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实权日削,失去了其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然是贵族统治的支柱。这从本质反映出 A. 古罗马奴隶制社会的发展趋势 B. 古罗马法律制定权已发生转移 C. 古罗马统治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D. 古罗马走向衰落已成历史必然
|
10. 难度:中等 | |
朱维铮在《音调未定的传统》中说:“拿破仑在建立军事独裁以后,却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遗嘱执行人。”这说明 A.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B. 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以牺牲法国大革命为代价 C. 拿破仑的统治捍卫和发展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 拿破仑的统治彻底清除了法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
|
11. 难度:中等 | |
1970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家庭占用全部社会财富的58%,而处于社会下层的50%的家庭只占全社会财富的3%。此现象 A. 是战后美国经济黄金时代的必然结果 B. 是引发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C. 是美国经济出现“滞涨”的突出表现 D. 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
12. 难度:中等 | |
“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无论你和我,我们俩都必须把自己的国家生存放到首要地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B.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D. 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维埃俄国刚刚成立时,列宁试图在俄国小农占多数的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实践和经验证明这种直接过渡是行不通的。因此,列宁根据俄国国情,通过中间环节,采取迂回或间接的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实际上是借鉴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根据中国国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重新判断,得出中国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论。邓小平曾经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所以不能超越国情,超越阶段而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但是二者又不完全相同。列宁的间接过渡思想讲的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讲的是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从这个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列宁间接过渡思想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而提出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基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国情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我们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疆哲学社会科学——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 从1956年开始,温和的“去斯大林化”转变为极端的与过去历史决裂的运动。苏共二十大期间,赫鲁晓夫在闭门会议上作了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报告。这一事件直接挑战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沉重地打击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开启了国家灭亡的进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的崩溃并非始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所谓的“解冻”、“伟大的十年”才是剧变的先声。在赫鲁晓夫执政的过程中,有过分的野心,有超天才的自信,有对斯大林的刻骨仇恨。赫鲁晓夫对国家造成的物质上的损失堪比二战中的损失,这还不包括在政治上、道德和精神上的损失。我们在一本专著中列举了赫鲁晓夫对苏联200个致命的打击。赫鲁晓夫的政策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苏联的国家权威,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声誉江河日下,无法挽回。 ——张树华罗文东辛向阳《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俄“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的具体举措。并谈谈你对“直接过渡”和“间接过渡”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邓小平和赫鲁晓夫对待前人成果的不同,并作简要评析。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在西方已讨论了两百多年,在中国也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唯物史观揭示的存在决定意识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早已指出了科学的方向。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普遍规律后,这一发现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考验,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一桩历史事实足以否定这一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强调所谓“人文学科”与科学不相容的“人文主义性质”,不仅是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倒退,也是从当代学术的“社会科学化”方向倒退。 ——庞卓恒《历史学是不是科学——与何兆武先生商榷》 历史没有什么规律可寻,没有理由可讲,许多历史事实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过去的历史,可靠性太少,所以考据和史观都是一偏之见。因此,历史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只是一种艺术。它既不是考据,也不是史观,而是一个有边际的玄想,就是以情感来讨论人生,认识人生,体验人生。情感是古今中外无差异的,所以历史便可以在这个认识之下玄想,通过玄想历史可以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改编自姜蕴刚《历史艺术论》(1943年) 一些人认为历史学具有两重性,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或其他东西。其中,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的占多数。刘节在《历史论》中指出,历史学是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的一种学问。张荫麟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他说,仅有精确的资料不成为史,既经科学的综合,也不成为史,因为感情生命神彩,有待于直观的认取与艺术的表现。 ——黄敏兰《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理论思考》 上述材料包含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请你选择一种观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发展极为迅速,但在北朝与晚唐时却几度遭受灭顶之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以及唐武宗先后三次掀起大规模的禁佛、灭佛运动,佛教界称之为“三武之厄”或“三武法难”。佛教初入中土,寺院由布施而得到的财产在当时为寺院集体所有,主要用于维持僧人的日常生活和佛事活动,后来随着寺院财产的不断私有化和富有僧人的出现,寺院地主经济才最终形成。寺院地主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寺院地主经济是添加了佛的风韵的封建地主经济,但它的高速发展却给世俗社会的地主阶级增加了现实中的竞争机制,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而封建国家又是由世俗地主们建立和把持的,……作为世俗地主的总代表——皇帝,为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得不对佛教痛下杀手锏。 佛教寺院大兴土木,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寺院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严重影响了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寺院经济主要以田产为主,而寺院一般靠施舍和兼并与掠夺两种手段来获得土地……。 另外,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税役。寺院经济的突出特点即寺院在占有大量土地的同时,还拥有大量的依附人口。人民之所以愿意投身佛教寺院,主要是因为寺院有免役调租税的特权。北魏末年,全国有僧尼二百万,北齐时有三百万,北周有二百万,唐武宗时也有近三十万人,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兵源、财源。除上述危害之外,寺院经济的发展还使寺院内部阶级矛盾尖锐,甚至诱发起义,威胁封建统治,这也可能是封建政权灭佛的一个重要原因。佛教中,佛法平等,但实际上,佛寺中等级十分森严……。原先,寺院可作为救济场所,然而,后来寺院的救济事业渐渐变成了高利贷剥削。 ——摘编自张宝生《试论“三武灭佛”的共性》 (1)根据材料,概括“三武灭佛”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武灭佛”影响。
|
1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在政治思想上也大放异彩。16世纪是西欧封建主义开始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欧洲封建国家解体和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君主专制政体是欧洲许多国家普遍的形式,国家权力在一些国家高度地集中于君主之手。欧洲政治生活发生的这些变化必然地在政治思想领域内明显地反映出来。在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就反映了这个政治现实。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他的主要著作是《君主论》。《君主论》主要论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本领和条件,应该如何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马基雅维利特别重视权术,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背信弃义,也在所不惜。在马基雅维利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还认为在外交上也应该依靠实力,没有必要遵守信义和诺言;他直言不讳地否认在政治上讲求道德。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里把“强权政治”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把“道德”完全排除于政治之外。这与中国战国时代的韩非的法家理论相比,在反映时代的政治要求上真可谓异曲同工。韩非著书立论是为了在战国争雄中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马基雅维利著《君主论》之时,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教会权力又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人们普遍要求在一个强有力的君主的领导下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然而,马基雅维利提倡政治权术及强权政治,在历史上起了有害的作用,远非他所能预期,400年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成为法西斯推行独裁统治的理论根据。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概括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