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统招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瓷器(china)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所以,中国被称为China。更有学者指出,China的音变(Qin→Chin-a)。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 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

B. 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科学结论

C. 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D. 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还是的信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A.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 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 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

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

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

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 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 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 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 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 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

A.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

B.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 “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的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 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 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 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 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 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 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 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大机器工业瓦解了家庭经济,工人不分性别均以个人身份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以单个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工业革命中,从作坊向工厂渐进转变的过程中,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成为劳工和雇主之间平衡利益关系的砝码。以上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认识反映了

A.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B. 大量妇女儿童的使用不利于技术快速发展

C. 工业革命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 社会阶层变动推动新生产组织形式的形成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与之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是

A. 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

C. 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公司制形成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垄断组织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 社会生活的角度

B. 现代化的角度

C. 社会思潮的角度

D. 社会群体的角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A. 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B. 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C. 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D.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内容

出处

“永宁元年,掸国(今缅向东北)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阕朝贺,献乐及幻人……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后汉书》

“从加那调州(今缅向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拍,张七帆,时风一月余,乃入秦,大秦国也。”

《吴时外国传》

“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循海而南,与交趾(今越南北部)七那外夷比(邻)又有水道通益州、水昌

《魏略》

 

 

 

 

A.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如图为东汉西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 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这说明

A. 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B. 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

C. “祷雨”是地方官主责

D. 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做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贪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15分)

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从20世纪开始,中国大地上的追赶先进和推动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进行的奋勇拼搏展现出新的场面。詹天佑和他所设计的“与他国无关”的京张铁路就是这种精神的代表。詹氏早就自豪地说:“中国已渐觉醒。”认为“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日富、日强,首赖工学”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分析说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路径。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