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可以说明 A. 宗法制是由母系家长制发展而来 B. 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初具雏形 C. 兄终弟及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D. 政治权力由“传贤”开始变为“传子”
|
2. 难度:中等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 强调“仁”和“仁政” D. 强调“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
3. 难度:困难 | |
《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该是指 A. 儒、道、法、墨 B. 道、儒、墨、法 C. 道、儒、法、墨 D. 道、墨、儒、法
|
4. 难度:中等 | |
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 A. 形成完整体系 B. 达到古代顶峰 C. 江东落后于岭南 D. 岭南领先于全国
|
5. 难度:中等 | |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田令》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这一规定 A. 禁止一切土地买卖维护了均田制 B. 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为主要目的 C. 表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主动废弃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
6. 难度:中等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7. 难度:中等 |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跨度从春秋至五代。该书以春秋“三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这说明 A. 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B. 三家分晋是历史的一大倒退 C. 作者开创了全新的史学体例 D. 个人政治观念影响史书编撰
|
8. 难度:中等 | |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古代某一朝代都城商业发展的盛况:“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此都城位居下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9. 难度:困难 | |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 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
|
10. 难度:中等 | |
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 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 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
11. 难度:困难 | |
一位明末清初的浙江大儒说:“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这一观点 A. 是对西方法学理论冲击的反应 B. 实质是儒学法律思想的返本和再造 C. 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时代特点 D. 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
|
12. 难度:中等 | |
《清史稿》中说:“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设立后 A. 需要秘密行动 B. 决策军国大计 C. 成为中枢机构 D. 内阁随之撤销
|
13. 难度:简单 | |
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 A. 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 B.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 C. 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 D.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
14. 难度:简单 | |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 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 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
15.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 A. 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 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 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 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
1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其中,“民治”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A. 1898年 B. 1912年 C. 1949年 D. 1978年
|
17. 难度:困难 | |
(题文)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A. 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 B. 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 C. 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 D. 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
|
18.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A.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 中共一大 C.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 国民党一大
|
19. 难度:简单 | |
《两湖战场的作战》一书中叙述了某次战斗的场景:“7月上旬,……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后攻克。”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秋收起义期间 C. 徐州会战中 D. 淮海战役中
|
20. 难度:中等 | |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 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 C.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
|
21. 难度:简单 | |
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 A. 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 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 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 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
22. 难度:中等 | |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 A. 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的价值 B. 将私有经济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 C. 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 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
23. 难度:中等 | |
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这次会议是 A. 联合国大会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24. 难度:中等 | |
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 A. 鼓励农民突破集体经济的框架 B.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 肯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 D.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25. 难度:中等 | |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
|
26. 难度:中等 | |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
27. 难度:简单 | |
“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A. 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B. 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 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 D. 否定一切权威祟尚理性
|
28. 难度:简单 | |
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29.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在《英国史》中这样解释某历史事件:“此次国会之重握大权,乃由于辉格及托立两党的协调,而不像40年前完全凭一党的武力来取得,故局面可以持久。至于两党之所以能有协调,则由于詹姆斯二世的无状”。他论说的史事 A.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B. 使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公 C.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D. 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
30. 难度:中等 | |
1920年2月,列宁高兴地认为:“我们通过粮食委员会的机制来筹集,我们凭借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来筹集,以固定价格来筹集,通过在农民中分配而不是在自由市场上出售来筹集——这就是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路。”列宁找到的这条路 A.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B.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调动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制约了苏联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
31. 难度:中等 | |
美国国会于1933年3月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这一措施立即引起欧洲、日本等的报复措施,各国纷纷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的货币大战,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有鉴于此,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 A. 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B.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议临时适用书》 C. 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D. 签订了《巴黎条约》
|
32. 难度:中等 | |
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是下列哪个区域经济集团的合作方式 A. 欧盟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亚太经合组织 D. 关贸总协定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体育诞生于先秦时代,古人希望通过体育追求身体的和谐发展。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的礼射竞赛,甚至规定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由于希腊列国纷争频繁,体育运动所固有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因此男性公民的体育活动与战争武备息息相关。古希腊人以展现自己健美的身体而自豪,并以参加运动会击败对手夺取胜利为最终目标。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人们最早称“体育”为“体操”。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严复等人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民体质的增强是“强国保种”的关键,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体操科”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通体育师范、四川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 ——摘编自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和古希腊传统体育观念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体育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
3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进步与代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
3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成祖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病死于榆木川。同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一反其父的所作所为,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仁宗——上台,施行“恤民之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以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黄淮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品的公孤官虚衔,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已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这也成为仁宣两朝推行文官政治的一个辅助措施。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尽管仁宗在位时间甚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却为宣宗一朝所继承,以致后代史学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仁宣之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仁宗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仁宗改革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