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宁夏石嘴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自武王以后,周共灭九十九国,降服六百五十二国。上述国数未必可信,但灭多数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使遵守周朝制度、向周王朝贡,则是事实。这表明西周初年

A.出现新旧并存的政治制度 B.推行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C.沿袭商朝分封诸侯的传统 D.实行的政治制度强调血缘关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西周春秋时,“孝”之道德最为重要。“庶人”之“孝”固以孝事父母为主,然贵族之“孝”则最重要者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仅孝事父母,则不以为大孝。可见,对“孝”的认识

A. 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

B. 体现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

C. 推动家族团结与和睦

D. 随时代发展呈现不同内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说明

A.盟约对租后具有政治约束 B.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C.荣辱与共的宗法宗族观念 D.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汉书》、《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现在所能找到的西汉“孝廉”之中,能确定出身的一共184人,其中出身于官员贵族之家的128人,出身于地方豪强大地主之家的11人。这一情况说明当时

A. 察举制不能有效选拔人才

B. 官位基本被上层社会垄断

C. 贵族政治进一步得到加强

D. 中央与地方矛盾日趋尖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宋时,真宗欲立刘氏为贵妃,因宰相李沆反对,只得收回成命;仁宗想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为官,遭台谏官集体谏诤,只能怏怏作罢。类似的事情在宋代时有发生。由材料可知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遭削弱

B. 皇权受到文官政治的制约

C. 分化事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相权和谏议权进一步加强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伯利克里强调雅典民主制度遵从法律,然而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无论是控诉罪名的模棱两可,还是陈述证据的模糊不清,乃至于判决量刑的摇摆不定,都与之不符。这表明

A.雅典民主和法制均维护奴隶制 B.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司法审判的主观性

C.苏格拉底破坏了雅典民主原则 D.雅典司法审判并非完全遵从客观理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罗马共和国末期法律规定,妻子结婚带来的嫁资不再是她对丈夫的赠与,丈夫只获得对嫁资的使用和收益权,妻子保留其所有权,婚姻解除后,丈夫有向妻子返还嫁资的义务。据此可知当时罗马法

A. 注重男女平等

B. 缺乏契约精神

C. 忽视社会民情

D. 重视私产保护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D.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

A. 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B. 使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地位

C. 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有明显歧视

D. 反映了该条约的屈辱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C.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D.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A. 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 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D. 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A. 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 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C. 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B.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C.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就确立了“持久战略”,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一心一德’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由此可见,其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略最大的不同在于

A. 准备做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

B. 积极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C. 依靠国际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

D. 单纯地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由此最能说明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A.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 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 抗日战争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 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史两次中日战争一败一胜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

 

A. 激发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

B. 壮大革命力量,提高国家地位

C. 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D. 建立统一战线,消除民族危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十月革命

D.二月革命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俄罗斯著名的社会学家米罗诺夫写道:战争注定会使俄国国内反对沙皇制度的斗争转变为反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因为受教育阶层已经失去了对民众的控制。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因此,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把人民吸引到自己这边来,并推翻了临时政府。对材料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民主不符合俄国国情

B.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了

C.受教育阶层指的是沙皇统治者

D.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A. 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 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 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53年某地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传单主要是为了

A. 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 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 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在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你给该评论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 “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 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 “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 “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地影响

C.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的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材料表明美国的“欧洲复兴计划”

A.具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

B.在经济援助计划之外进行军事渗透

C.以复兴西欧经济为最终目标

D.在两极格局中争取占据优势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    )

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 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

C.美苏“冷战”及其双方的争夺 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诗经·周颂·载芟》记载: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表明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B. 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演变

D. 体现了耕作方式的改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私营手工业。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私营手工业

A.生产已经出现专业化

B.在手工业中处于从属地位

C.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

D.发展得益于抑商政策松动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末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

——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

材料二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的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罗马法律发展的因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法律理念的不同。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等国列强的默认下,寻找借口,悍然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战争,由于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主和派”“投降派”的干扰,历时8个月的甲午之战终于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强弩之末的庞大封建帝国在新兴的资本立义国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及随后《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摘编自韦建新《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晌》

材料二  抗战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胜利。在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中,中国付出了3500万人伤亡的代价,迎来了近代以来对外族入侵势力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告别了孙中山先生曾喟叹的“一盘散沙五裂”的状态,重新在战争中凝聚成一个整体,无论民族、不分地域、各个阶级,全员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也是中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真正起点。但抗战胜利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放眼世界场域,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使其无法“北进”攻打苏联或“南进”大平洋群岛,在同盟国的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摘编自《抗战:中国胜利的世界意义(二战中的中国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场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讲话50周年时讲话

材料二

2013年9月

习近平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年10月

习近平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0月

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国决定成立“亚投行”

2014年11月

兴业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启动

 

 

—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