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邯郸市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A.黄宗羲 B.程颐 C.王守仁 D.朱熹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谨而质朴、细腻而含蓄。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盛行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审美意识的觉醒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天安门外华表上面的蹲兽名“犯”,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犯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A.君权神授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罢黜百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

A.儒学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墨家代表下层平民的立场

C.儒墨两家的社会关注点不同 D.墨子主张以礼治国的思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一方面强调明善恶,寓褒贬,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另一方面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孔子这一方法

A. 遵循秉笔直书编修原则

B. 注重自由表达个人观点

C. 利用政治权势篡改历史

D. 意在维护传统礼法秩序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咒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唐代节度使冯宿曾奏请朝廷:“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违背)敬授之道。”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雕版印刷术在民间流行

②活字印刷提高印制效率

③民间私印有损朝廷权威

④私营商业活动比较活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这种划分表明魏源

A.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B.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

C.初步形成中国是世界一部分的观念

D.没有根本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

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金耀基教授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中国“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的主要表现是:

A. 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B. 学习西方的器物

C.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D. 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

A. 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 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C. 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D. 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面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新民主主义论》

《论十大关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④②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一科学发展观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思想经历了“进化论”“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

A.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B.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沙家浜》是“文革”开始后江青等人推广到全国的样板戏的代表,2017年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也多次出现《沙家浜》中的“智斗”唱段,这说明

A.样板戏始终广受人民欢迎 B.样板戏只是具有政治功能

C.样板戏具有一定欣赏价值 D.样板戏是“双百”方针的产物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体现了二为要求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科技进步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加强国防能力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到:“在文艺复兴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 用理智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 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 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相对主义”“否定权威”“注重实利”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 墨子

B. 韩非

C. 普罗塔戈拉

D. 苏格拉底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唯一女性,其画像端庄,没有妩媚、妖娆的性感;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玛利亚则形象仁慈,有着丰满妇女的皮肤和体型。这说明

A.东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多样

B.东西方绘画艺术都注重表现女性

C.宗教信仰差异决定艺术风格

D.不同文化背景导致艺术审美差异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当反对者指责他的改革纲领违背了教会政策时,他宣称只有《圣经》是唯一的基督教权威来源,拒绝承认教会的等级制度.”由此可见,宗教改革者主张

A. 不再认同基督教权威

B. 挑战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C. 维护欧洲的宗教统一

D. 个人自由解释《圣经》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得拉克的《歌集》等作品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出格的,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A.注重理性至上

B.反对禁欲主义

C.宣扬男女平等

D.提倡信仰自由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人是自由的动物

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的灵感来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 人民主权

B. 社会契约

C. 天赋人权

D. 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下面有关欧洲启蒙思想家及思想主张关联正确的是(  )

A.伏尔泰--“天人感应” B.康德--“社会契约论”

C.霍布斯--“三权分立” D.卢梭--“人民主权说”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若从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C.“光荣革命”、文艺复兴 D.“光荣革命”、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李贽与路德确有相通之处”,这主要因为二人都

A.敢于公开挑战当时权威思想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引领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追求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目的是,不让人民占上风,出现一个平民政治的国家,不让君主独揽大权,出现一个专制国家。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在限制君权方面的主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主张实行的政体名称,为了避免“出现一个专制国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政治学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如何对待西方文明是近现代中国人,一直以来探讨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材料二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结合孙中山的实践活动加以说明。

(2)材料二中,陈独秀又是如何对待西方文明的?这给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福泽谕吉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观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遵循了这一主张吗?说明理由。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以下均为西方著作)

13世纪15世纪

(中世纪晚期)

《鄂多立克东游记》、《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的中国:地大物博、世俗享乐、宗教宽容、商贸繁荣、强盛。

15世纪16世纪

(地理大发现时期)

《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描述的中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交通顺畅、城市繁荣、制度完善。

17世纪18世纪

(启蒙运动时期)

《中华帝国全志》、《风俗论》中描述的中国:崇拜儒家文化,孔子被视为道德与智慧的化身,开明君主制,选官制度公平公正,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大量进入欧洲上流社会。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根据以上材料,任意选取一个时期,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关键词,自拟主题,并结合中外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