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从“天下为公”转变到“天下为家”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
2.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 A.独尊儒术 B.抑制相权 C.解除边患 D.削弱封国
|
3. 难度:简单 | |
李白《少年行》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岑参《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有“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诗中的“胡人”当指 A.印度人 B.大秦人 C.新罗人 D.中亚人
|
4. 难度:中等 | |
宋朝包拯记载:“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科举完善 B.常年征战 C.庆历新政 D.文官体制
|
5. 难度:简单 | |
岳飞的《满江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词中的“胡虏”和“匈奴”代指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
6. 难度:简单 | |
某文献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最有可能记录该印刷技术的文献当是 A.《新唐书》 B.《宋史》 C.《梦溪笔谈》 D.《资治通鉴》
|
7. 难度:简单 | |
明太祖曾作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设立了 A.内阁 B.殿阁大学士 C.锦衣卫 D.东厂、西厂
|
8. 难度:简单 | |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这些“发明与发现”的传播与影响集中发生在 A.西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元时期 D.明清时期
|
9. 难度:简单 |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联批评的社会现象是 A.鸦片泛滥 B.虎门销烟 C.列强暴行 D.五口通商
|
10. 难度:简单 | |
首任同文馆事务总管徐继畲(1795-1783),有“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之誉。由此判断他 A.反对帝制 B.襄赞洋务 C.鼓吹革命 D.倡导民主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位于上海中山东二路的一幢西式建筑。该企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 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80年代
|
12.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初,清廷发布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而可变者……如琴瑟之改弦。”由此,清政府开启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风俗画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50年代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中国历史演进示意图,其中“D”处的社会政治主题是 A.原始时代 B.封建时代 C.帝制时代 D.共和时代
|
15. 难度:中等 | |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国民”“国权”“国耻”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这些现象当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袖标配用的时间是 A.1931年 B.1941年 C.1932年 D.1942年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最常见的政治宣传画之一,这类题材画作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A.人民生活丰衣足食 B.农业科技长足发展 C.浮夸冒进之风普遍 D.粮食产量空前提高
|
18. 难度:简单 | |
“这里见证了新时期的中国奇迹,发生了一个小渔村奇迹般的蜕变,从而成长为一个可以与对面的香港比肩而立的大都市。”“这里”指的是 A.广州 B.深圳 C.珠海 D.东莞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几幅图片代表的是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它们共同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控制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D.世界经济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中美建交 B.土地改革 中美建交 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C.人民公社 改革开放 土地改革 中美建交 D.人民公社 土地改革 改革开放 中美建交
|
21. 难度:中等 | |
图片中的中外交往 (1)上述图片所示内容中,可用作探究中外交往的原始史料有 (填字母)。 (2)按时间顺序,对上述图片所示中外交往内容排序:(填字母)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3)概述从汉代到清代中外交往的趋势。
|
22. 难度:中等 |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 ——摘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件?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自实现独立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创新的?并综合分析制度创新对美国的积极影响。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借鉴美国联邦宪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结合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三的观点,说明这一借鉴为什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
23. 难度:中等 | |
(三)康有为的思想轨迹 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1879年前后,他开始通过翻译的书报接触西学,并在游历香港、上海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势,逐渐形成了改革的思想架构。变法失败后,他游历世界,思想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法开国会奏折》 材料二 自戊戌至今,出游与外省八年,浸灌于欧美政俗之中,推求于中西之得失。中国数千年之文明实冠大地,然偏重于道德哲学,而于物质最缺然。百年来欧人之强力占据大地者,非其哲学为之也,又非其民权、自由致之也,以物质之力为之也。物质固形式之末,然为今日中国之急务。方今竞新之世,有物质学者生,无物质学者死。吾遍览甲午前后中外大臣之奏牍,其皆知讲军兵、炮舰而已。军兵、炮舰者,以之强国,在物质;工商者,以之足民,亦在物质。同光数十年,所开之新器局所皆官办也。不奖励民厂,而欲待官厂之为之,其能与欧美列强敌乎? ——改编自康有为《物质救国论》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在变法时期持什么主张? (2)材料二康有为所说的“物质”大致指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康有为思想的前后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