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聊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表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据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漫天星斗 B.自成体系 C.绵延不断 D.多元一体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国维在谈到早期国家权力时说:“盖诸侯至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这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 B.王权与神权相互结合

C.未能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句话出自(  )

A.《论语》 B.《老子》 C.《韩非子》 D.《墨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朝建立后,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在六国的旧都城处设置郡,旨在(  )

A.强化边防 B.整顿风俗 C.抑制商业 D.巩固统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汉武帝时期,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以上措施(  )

A.践行了“与民休息”的理念 B.抑制了商贾势力的膨胀

C.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平抑和稳定物价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为了尽快平定黄巾军起义战事,东汉政府将军权由中央下放到地方。这一措施(  )

A.导致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B.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C.促进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使黄巾起义很快蔓延到全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这一举措(  )

A.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消除了南北风俗的差异 D.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硅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其主要目的是(  )

A.为接受汉族文化扫除障碍 B.改变鲜卑贵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今自九河外,复有淇汴(即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说明大运河的开凿(  )

A.巩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 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D.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影响表中县城数量及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A.朝代时间长短 B.经济格局变化

C.疆域面积大小 D.王朝力量强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唐朝的政事堂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其成员除了三省长官外,其他如授有“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员亦入政事堂议事,皆为宰相职。唐朝设置政事堂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决策失误 B.巩固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 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唐朝时期)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B.全面繁荣,兼收并蓄

C.交通发达,影响深远 D.西学东渐,交流频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和帝王往往是一体之身。他们大多出身低微,不看中门第,自然谈不上门阀。这种现象有利于(  )

A.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B.削弱士族门阀势力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统一意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的观念,其出发点是(  )

A.调和儒佛道三者关系 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

C.推动理学体系的形成 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宋朝军队的主干是禁军,禁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住京师,另一部分在地方戍守。两部分士兵定期轮换。其结果是(  )

A.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B.形成“冗兵”的弊端

C.领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D.守内虚外,重内轻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后的情境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反映王安石变法(  )

A.头绪过多,操之过急 B.影响巨大,效果明显

C.用人不当,落实不力 D.政见不一,导致失败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元代的行省划分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划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抑制割据以加强集权 D.扩大元朝的统治区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北宋时期,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  )

A.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士族阶层的衰落

C.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D.南方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  )

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

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治环境的清明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程朱理学的产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明成祖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顾问,参与机务,从此内阁制度形成。当时的内阁是(  )

A.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宰相共同议定大政的场所

C.皇帝监察百官的中枢机构 D.辅佐皇帝处理国政的秘书机构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太湖平原在宋代盛产粮食,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誉;但到了明清时期,粮食不能自给,变为粮食输入地。这种变化主要由于(  )

A.人口生育总量的膨胀 B.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政治环境极不安定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王守仁的“良知”解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由此可知王守仁(  )

A.批判虚假说教 B.注重知行合一

C.提倡心性修养 D.宣扬重义轻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清乾隆年间《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从孝公变法到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壹”于农战的发展原则,将全国民力“抟”之于农,并且在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的基础上,将“杀力”集中于战争。从而使秦国在战国时代的大争之世立于不败之地。

材料二 秦统一全国后,将一直奉行的“抟力”于农的原则转为“抟力”于皇权,使集聚国家实力的重农原则遭到破坏。而与此同时,“杀力”的范围反而不断扩大,除了传统的战争“杀力”方式外,秦始皇还大兴土木,数次巡游,继续开疆拓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鹏《农战与秦之兴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农战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统一全国后治国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不仅反映出当时任职制度的不公,还反映出当时选官制度和政治局面的混乱。唐代统治者总结了前代的历史教训,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在士族衰亡的过程中,科举制对士族势力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世代娇生惯养的部分士族子弟被排斥在科举制度外,读书刻苦、有良好品行的庶族读书人因此登上政治舞台。

﹣﹣摘编自何峻《浅论科举制度与唐代政治制度》

材料二 宋代科举是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为了应付当务之急和谋求久安之策,宋初统治者确定了“尚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宋初统治者在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中需要大批统治人才,尤其需要重用和补充大批文职官员。还有,宋初形成的新旧贵族仍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借选士制度来摧毁和消除新旧贵族家庭垄断官员的隐患并建立有利于巩固专制政治的官员晋升制度,是统治者必然的政治诉求。宋初在继承隋唐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确定殿试制度,提高录取后的待遇,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如“封弥、誊录”诸法),使宋代科举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摘编自王炳照《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并说明其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的版图广阔稳定,统治者具有明确的国土守护意识,因此十分重视治边与边疆治理制度的建设。清朝治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望边疆地区实现长治久安,为此朝廷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清朝注意遵循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施行规范化、持续化的管理。所制定的边疆治理制度,在历代王朝中堪称最为系统、完整和成熟,在实践中也取得良好成效,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但在重农抑商、海禁闭关等政策的抑制阻碍下,新经济因素未能顺利发展,导致清王朝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迅速衰落。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社会发展呈现的特征并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学是兼蓄内外、圣王之精髓的,是真正的儒家。中国思想史上,董仲舒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第一次建构出天的本体系统,并通过天道的阴阳、五行来言性情、释人事,以为现实的政治伦常生活寻求正当性与合理性。他具体地阐述了天人之际的关系结构,有效地证明出天与人相感应、相附和的机制、中介和路径,指出了天人沟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摘编自余治平《唯天为大》

材料二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学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出现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