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 难度:中等 | |
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出当时国人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内容: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对这封电报解读准确的是 A.当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后来毛泽东亲赴重庆举行谈判 C.蒋介石释放和平善意,避免内战 D.当时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占优势
|
4. 难度:简单 |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 民主与共和在中国实现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5. 难度:简单 | |
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他们活动的余地。”与此直接相关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周恩来参加的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出席万隆会议 ②会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③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
7. 难度:中等 | |
2014年9月5日,习近平在某纪念大会上说:“60年前,我们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同经过普选产生的 1 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一道,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此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
8. 难度:中等 | |
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 问题,其措施是 A. 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虎门销烟图”,其伟大意义在于( ) A.宣告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彻底胜利 B.使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D.扼制了毒品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
10. 难度:简单 |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B.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
11. 难度:简单 | |
从内容上看,下图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正确认识 ②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
12. 难度:简单 | |
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③五四运动的推动④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
13. 难度:简单 | |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土地革命 D.秋收起义
|
14. 难度:简单 | |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但工人阶级却相对的日益贫困。马克思揭示这一现象原因的著作是( ) A.《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
15. 难度:简单 |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
16. 难度:简单 |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17. 难度:中等 |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此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18. 难度:简单 | |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因此,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对外能行使国家主权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
19. 难度:困难 | |
1954年3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小标题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A. “北约”和“华约”全面对抗局面正式形成 B.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 C. 广大亚非国家排除西方干扰,独立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D. 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即将召开
|
20. 难度:简单 | |
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
21. 难度:中等 |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23年,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革命的胜利经过了哪两次革命,分别完成了什么目标? (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
|
22. 难度:中等 | |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对那些为使几万在满同胞的生命财产免遭暴戾支那(注:对中国蔑称)之残害而持续战斗的帝国特派满洲军队以及长期遭受奉天(注:沈阳)政府侮辱和迫害的在留居民表示感谢和慰问 ——《大阪朝日新闻》1931年10月15日布告 材料二侵略中国东北,使之完全变成殖民地是日本帝国主义诞生后就制定了的目标,在1931年,已经不单单是军部激进派的要求,资本家、地主、政党、政府都有同样的要求 ——井上清、铃木正四著《日本近代史》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世界历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现在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都是有利于对日抗战的。国际舆论一致地责斥日本的强盗行径。国内自从西安事变后,与中华民国有着同样长久生命的内战终于在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被结束了,国内和平实现了,国共合作的谈判亦有了初步的成功,南京政府的政治路线亦开始了新的转向———这一切都是向着我们团结御侮对日抗战的总目标迈进,都是在抗日阵线中的初步成绩。只要这样地继续下去,勇敢地大踏步地继续下去,终会给与中华民族以新的激动力来实现他的民族解放的神圣任务的! ——朱德《实行对日抗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予以驳斥。 (2)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抗日战争对国人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