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A.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弊大于利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这说明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代王朝为维护统治,往往设置机构或人员加强监察。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部,每部设官员一名让他“乘传周流”(“传”指公家驿站的马车;“周流”意为到处巡视)。这一官员是

A. 御史大夫

B. 监御史

C. 刺史

D. 锦衣卫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 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 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C.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 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代设立的全国最高监察长官御史大夫一职,银印青绶(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汉初仍然沿用。到了汉成帝时,金印紫绶,史称“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反映出

A.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B.汉代君权进一步加强

C.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D.御史大夫职权被削弱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说:“(唐)太宗鉴前世之弊,深抑宦官无得过四品。明皇始随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宦官)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自太子王公皆畏事之,宦官自此炽矣。”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 封建君主专制相对孱弱

B. 内阁诸臣听命于司礼监

C. 唐初中枢体制渐被破坏

D. 宦官专权因废相而出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正德年间任吏部尚书的王琼说:“内阁之权渐重,无异宰相之设。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意旨)而后行。”材料现象

A. 体现了皇权专制的加强

B. 说明内阁官位高于六部

C. 反映了六部直辖于内阁

D. 表明内阁大臣趋向专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雍正时期,内阁逐渐分化,兼军机处职责的是内中堂,留守内阁的是外中堂。嘉(庆)道(光)以后,甚至出现了内中堂不看本章的情形。有史书则记载了当时皇帝发布上谕不许军机大臣将部务带到军机处处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军机处日益成为权力决策的中枢 B.内阁与军机处的权力争夺激化

C.内阁地位下降,已经形同虚设 D.军机大臣必须以内阁成员身份入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6位

两宋

121位

西汉

47位

4位

182位

0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B.古典人文主义的出现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君权变化的政治含义》中说:“光荣革命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在不改变旧体制形式的前提下,改变实质性的内容。”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旧体制形式”指的是君主立宪制

B.“旧体制形式”指的是君主专制

C.实质性改变指从君主专制到统而不治

D.实质性改变指权在君主变成权在议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期间,领导着全体内阁成员实行一致的政策,并坚持让不服从他领导的阁员离职。然而,在他任职时,他并未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这说明当时

A.国王开始逐渐统而不治

B.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

C.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D.责任内阁制有待完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两部法律文献的关系是

A.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B.后者中的某些原则和做法源于前者

C.两者没有继承和发展关系

D.前者是后者的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国王失去了控制议会的权力

B.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工业资产阶级推动议会改革

D.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了参议院很大的权力,如它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案,但参议院的议员却是由地方代表和地方政治家间接选举产生。这样规定可能主要是

A. 实行精英政治的需要

B. 满足共和政体的需要

C. 调和不同势力的利益

D. 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封建君主专制

C.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北美殖民地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盛行地方自治。年满21岁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大会选举市镇行政委员会、其他官员及出席殖民地议会的代表;提出、讨论和通过议案;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制定地方法规以及为学校和教会制订章程。这对美国宪法直接影响的是

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设立参众议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

D.实行总统制,总统掌握行政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法国学者认为,法兰西1875年宪法长命秘诀在于,“它使得1789年以来支离破碎的两个法国得以和平共处:一个是革命的法国,另一个是旧制度的法国”。这是指法国1875年宪法

A.保留了专制传统

B.满足了不同诉求

C.确立了民主共和

D.保障了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面是近代清朝外交中心城市和处理外交事务的官职(机构)的变化图。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B.清廷主动适应世界形势

C.经济中心的逐渐转移

D.对外战争失败后的反思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这些行动:

A.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成为两岸分裂源头

C.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意在维护国家权益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A. 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 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 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D. 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D.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

A.由“帝制”转入“民治”

B.由“器物”转入“制度”

C.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

D.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时事漫画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形象反映。有人在20世纪初期就中国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绘制了一幅名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列相关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气一致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民气一致使中国的旧文化得到了彻底改造

C. 民气一致使北洋军阀政府对民众做出让步

D. 民气一致使近代民主革命取得的彻底胜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正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894年,在中国的25个通商口岸有洋行552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 日本

B. 美国

C. 德国

D. 英国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 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 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 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A. 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 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 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 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魏、晋时代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摘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代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隋朝选官制度及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至隋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材料一  詹姆士二世在位期间,采用种种手段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和专制主义,导致信奉国教的托利党人同国王决裂。蛰伏了几年的辉格党人主动与宿敌托利党人接近。在当时情况下,代表旧贵族和新贵族利益的两党都不准备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国王退位,而是等接高龄的詹姆士二世尽早去世,传位给信奉国教的长女玛丽。然而,就在此时,国王老年得子。两党都害怕因此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害怕归还在宗教改革时期获得的教会地产。于是,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一名主教联合向玛丽的丈夫威廉发出邀请信…………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他们才凑合在一起运筹谋划,发动了政变(光荣革命)。

——摘编自阎照祥《光荣革命中阶级妥协问题复议》

材料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历经曲折,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等阶段,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王行政、司法等权力。1701年,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范王位继承问题,规定国王的一切决定须经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18世纪中期,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光荣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法案”的名称。 

(3)阅读材料二,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材料二  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