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承德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孙弘擅长“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被汉武帝欣赏重用,成为史上第一位封侯拜相的儒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公孙弘最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传统

C.武帝时期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士人晋升之阶 D.汉武帝宏图大略不拘一格选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由此可见,在当时

A. 先秦儒学的教化作用备受质疑

B. 法家治国学说被统治者所摒弃

C. 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D. 儒家学说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

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

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认识到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法国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 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 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 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 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 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12年《申报》载:“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同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成不谙熟。”这说明当时中国

A.共和革命不可能成功

B.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C.人民不支持革命

D.实行思想文化启蒙的紧迫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 主张国家至上

B.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民主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

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 魏源的《海国图志》 B. 张之洞的《劝学篇》

C.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D.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相关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特别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自然科学人员;同时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这种教育变革的主要目的是( )

A.与旧中国的教育彻底决裂 B.为国家工业建设培养人才

C.实现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 D.与苏联联合对抗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下方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论人民民主专政》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雅典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中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的地位提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C.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A.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B. 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 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

D. 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 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 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 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 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启蒙运动时期,盂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 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 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 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离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官吏行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一百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三倍多。官僚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以下对材料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北宋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B.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的原因

C.北宋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强

D.北宋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是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些文献,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摆脱了农奴制依附关系的农民可以享有农村自由居民的各种权利,包括居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②“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③“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

④“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画像照片”宣传忠孝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A. 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 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 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 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指出:“中国人模仿西方,在短时间改革了兵制,花大把金钱制造军舰、购买大炮……其实这是表象的文明化。因为这些都是显在的有形之物,学起来也很容易。但是学习西方来改革自国的政治法律,改变国民气质,则是最不容易做到的了。”作者主要说明日本应该

A. 从制度精神层次学习西方

B. 引进西方技术实现工业化

C. 培养人才强调“和魂洋才”

D. 结合先进的“文明开化”思想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

自然科学

历史地理

社会科学

哲学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0%

16.8%

62.2%

573种

 

 

据此,

A. 中国加强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成果

B. 此时期学习的群体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

C. 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

D. 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前的北魏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B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

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

D

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

发动对南朝的征讨

 

 

A. A

B. B

C. C

D. D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春秋战国-明清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1842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40年代起

开眼看世界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894-18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

戊戌变法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

1911

武昌起义

1912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

1912-1919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915

新文化运动开始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卒于武则天圣历三年。出身于庶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曾为贞观中尚书左丞,父曾为夔州长史。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后授汴州判佐,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黜河南,见到狄仁杰后惊叹他的华,称他为“海曲明珠,东南遗宝”,并举荐他为并州法曹。47岁时开始在中央为官。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因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高宗气二人对皇室的不敬所以特命杀之,狄仁杰据理力争,迫使高宗按国家法律将二人名,流岭南。此后不久,狄仁杰升任为侍御史。因其“岁凡断狱一万二千”而无冤诉者,故在官员考评时特给予级别很高的评定。狄仁杰一生中所上之表或疏,内容大多都是以为民请命为主的。他曾两次任抵御少数民族入犯的命官。狄仁杰还为国家举荐了大量人才,官至公卿者多达数十人。其中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李楷固等最为著名,对此,有人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摘编自王朝华《论狄仁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狄仁杰的优秀品质和才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仁杰成为“一代贤相”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