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提到“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农村完全实行村民自治 B.地方割据与中央相抗衡 C.农村管理受宗法制影响 D.农村管理受分封制影响
|
2. 难度:中等 |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同”“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 A.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B.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 D.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
3. 难度:中等 | |
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核心元素是 A.考试选拔 B.公平竞争 C.注重文化 D.传播儒学
|
4. 难度:中等 | |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
5.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16世纪至17世纪中西科技成就对比。这反映出 A. 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 B. 西方已经进入民主社会时期 C. 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 D. 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
|
6. 难度:简单 | |
日本《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载:“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根据上述观点下列人物排列正确的组是 A. 李鸿章——陈独秀——孙中山 B. 陈独秀——孙中山——李鸿章 C. 李鸿章——洪秀全——陈独秀 D. 洪秀全——陈独秀——李鸿章
|
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发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对美国体制情有独钟,但在《临时约法》中却以法国政体为蓝本。这一变化表明革命派 A.对三权分立的追求 B.对主权在民的重视 C.对民主共和的维护 D.对革命成果被窃取的无奈
|
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
9. 难度:中等 | |
普罗塔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C.东西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
10. 难度:中等 | |
光荣革命的英国议会上院为贵族院,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下院为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22位中的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这反映出 A.议会制度亟需改革 B.君主立宪有名无实 C.光荣革命毫无建树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1876年创作的《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着意于表现自然光色的变化。他说:“自然之中,绝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贫穷的乞丐是平等的。”雷诺阿的画作风格及其观点说明了 A. 民主、自由、平等理想的实现 B. 工业时代科技发展和观念变化 C. 人们开始重视对光和色彩的研究 D. 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反差
|
12. 难度:简单 | |
如果写一篇反映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下列关键词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A.美苏争锋 欧洲共同体 不结盟运动 多极化趋势 B.马克思主义诞生 柏林墙事件 美苏争霸 多极化趋势 C.美国独立 北约建立 不结盟运动 欧洲联盟 D.日内瓦会议 俾斯麦三次王朝战争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 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材料二 汉武帝为了推行他的大一统,选择了有利于统治的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另外,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如其中的君权神授等,迎合了汉武帝的统治思想,所以被大力推崇,成为我国封建社会2000余年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材料四 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 ——以上均摘编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地位上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理论原因。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材料描述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
15. 难度:中等 | |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摘编自[法]蒙田《论经验》 材料二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不同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