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察举制

D. 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国语·鲁语》载:“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这表明在分封制下

A.周天子经常发动讨伐诸侯的战争

B.诸侯具有统帅军队以承天子的职责

C.战争时周天子亲自指挥军队作战

D.诸侯国的国君没有统率军队的权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 中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中书省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自隋唐建立二省六部制以来,六部尚书的品秩一般是正三品,侍郎是正四品;明初改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明初官秩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丞相制度的废除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C.内阁制度的实施

D.加强皇权的必然选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英国人坚持中国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因为中国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这段话

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

C.抨击了英国的侵略政策

D.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步步加深

B.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遭失败

C.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列强本国经济发展不断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湖北新军起义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这主要说明

A.美国对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

B.美苏对峙影响国共两党关系

C.国共关系发展顺应时局需要

D.国共两党既有合作又有斗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 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 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 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 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三权分立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图1、图2是有关中国共产党两次重要会议的图片。这两次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A.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中走向成熟

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34年10月初,勃沙特在贵州被转战中的红军第六军团当作“间谍”扣留,其后他随同红六军团一起参加了长征。1936年4月,他被红军释放。根据这段经历,勃沙特撰写了回忆录《神灵之手》。该书

A.是间谍写的诋毁红军长征的书

B.是研究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C.是第二手资料,对研究长征意义不大

D.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中共中央这一指示针对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党和政府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近三个月,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材料说明1954年宪法 ( )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好花终需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个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村民选举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这个宪法修正案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因此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

A.体现中共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

B.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D.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其中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97年,中国成功收回了香港的主权。对此,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日益强大的中国驱散了日不落帝国的最后一道残阳。”你认为这个评论

A.正确。香港回归标志着英国殖民帝国历史的最终结束

B.正确。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C.错误。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根本原因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

D.错误。英国依然是世界上强大的殖民帝国和政治大国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没有史实错误的是

A. 《共同纲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 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 “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针对2016年5月20日以来大陆游客赴台湾地区人数大幅下降的事实,《人民日报海外版》登载了一幅漫画。下列表述符合漫画内涵的是

A.“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

C.大陆游客是推动两岸交流的主力军

D.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陆游客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决不承认其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

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B.联合国此次会议违背了公理和正义,是非法的

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D.否定了台湾的主权国家地位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

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B.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C.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D.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有人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甚至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有人则要求保护各州的自主权,将联邦体制——对政府的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权力进行特别划分——视为防止过多国家集权的保障。它反映

A. 大州与小州的利益之争

B. 南方与北方的权力之争

C. 立法与行政的职权之争

D. 联邦与各州的权限之争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A.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C.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D.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四  日军侵华暴行,没能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正是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以爱国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在各地燃烧。地不分南北,人不分民族,唤起了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新的民族觉醒。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沈祖炜《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收了延续几千年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该设计有何特点?

(3)材料二中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为了克服建国初期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创新和改变?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