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孟子提出天下“定于一”,荀子倡导“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这些主张反映了

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混同

B.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D.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A. 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 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C. 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 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他们互相诘难,批驳的目的是

A. 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

B. 发展私学教育

C. 挽救奴隶制度

D. 研究人和人类社会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用楷书书写的文书,记录了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等中原地区盛行的典籍。由此可知,当时

A.书法艺术得到了推广与普及

B.科举制最早出现于西北地区

C.儒学作为正统影响范围扩大

D.统一因素因政治分裂而削弱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B. 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 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 D. 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董仲舒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

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

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称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构建新儒学体系

B.提倡知行合一

C.强调社会责任感

D.重建伦理秩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驱动行事。”这表明了

A. 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B.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C.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D.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A. 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

B. 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 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 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宗教改革中,改革家们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会权威。下列表述体现这种宗教观的是

A.“基督徒靠行事修为成为义人”

B.“认识你自己”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倡权力的制衡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都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崇尚自由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火器的广泛使用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

A. 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B.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C. 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 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与书法相伴而生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过《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一些士大夫将如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这一状况直观地表明了中国古代科学逐渐落伍的原因在于

A. 科学精神的缺失

B. 僵化的政治体制

C. 强大的农耕经济

D. 理学的官方地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632年,伽利略因在一本书中宣传“日心说”,遭到罗马的迫害,并被教会判处终身监禁,能够说明的问题是

A.伽利略的思想理论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B.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对科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C.伽利略时代人们的思想仍然受到教会的严厉禁锢

D.伽利略认识到要了解自然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普朗克曾回忆说:“当时,我已经为辐射和物质的问题奋斗了6年,但无所获,但我知道这个问题对于整个物理学来说至关重要,我也已经找到了确定能量分布的那个公式,所以不论付出什么代价,我必须找到它在理论上的解释。”最终普朗克的“解释”

A. 使人类认识深到微观世界

B. 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 成功建立了量子力学体系

D. 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算机植入专门软件,监听各国社会动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球化推动了各国信息的共享

B.信息革命削弱了美国霸权主义

C.社会信息化带来安全方面风险

D.网络对社会安全影响弊大于利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林则徐到澳门巡视,总觉得“夷服太觉不类”,“婚配由男女自择,不避同姓,真夷俗也”。这反映出林则徐

A. 对西方文明认识不断加深

B. 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C. 传统的夷夏观念根深蒂固

D. 秉承“中体西用”理念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论“中体西用”》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寝寝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作者意在说明

A. 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 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 “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

(3)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材料二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国

西方

宋应星(1587-约1666)编写了总结性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反对不切实际的科举之学,提倡有实用价值的学问。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充分展示了科学的巨大魅力,对以后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理性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4)根据上表分别说明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特点。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西欧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近代国家观念。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中国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