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甘肃省张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癝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美德矣。”其意在强调

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君臣关系的重要性

C.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D.治国要以德政为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董仲舒应汉武帝之对策云:“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该对策体现了董氏学说的哪一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 ( )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理学家在建立理论体系时,把自然、人生和社会融为一体,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充分阐发佛道思想 B.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C.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D.开始形成民族精神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记载:“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教育目标是成圣成贤 B.倡导教育目标是博闻强记

C.阐明教育目标是求取功名 D.强调教育目标是完善人的品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如图是明代唐寅的《看泉听风图》,该作品的绘画风格是

A.光影交替,追求客观 B.构图宏伟,色彩绚丽

C.遗形写神,借物抒情 D.对比强烈,传神写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三言二拍”有的描述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据此可知,“三言二拍”可以作为研究明清社会参考资料的主要原因是

A. 体现价值观念

B. 是第一手史料

C. 折射社会现实

D. 再现历史细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因循反复的特点 B.走向衰败的轨迹 C.家天下的本质 D.集权体制的根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理学开始盛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时,将其沿途见闻编成《使西纪程》,但因多有对西方政治等方面的记述,出版第二年就遭到了清政府的毁版,禁其流传。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国内传播西方文明。

B. 严禁官员私自著书出版。

C. 极力维护“中体”的地位。

D. 无意于了解西方的国情。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流行词汇反映时代的主题。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常用的固定短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这反映出

A.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B.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逐步流行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其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253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表明孙中山( )

A.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B.完全接受中共的革命主张

C.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D.认为中国的出路是社会主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四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   )

A.在①阶段,中国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的垄断

B.在②阶段,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C.在③阶段,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在④阶段,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开始到来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党对于学术性质和艺术性质的问题,不应当依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自己的领导,而要提倡自由讨论和自由竞赛来推动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这一方针

A. 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有力贯彻

B. 促成了科学文化的拨乱反正

C. 指明了文化发展的正确途径

D. 放弃了党对文化领域的领导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 物质生活

B. 科学精神

C. 理性价值

D. 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希腊英雄传说起源于对祖先的崇拜,这类传说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神与人的后代,半神半人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英勇非凡,成为古希腊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征服自然的顽强意志

B.崇尚武力并热衷殖民扩张

C.重视城邦的集体荣誉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直接阅读.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B.体现了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C.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 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D.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讽喻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D.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牛顿学说18世纪通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得到了深化,甚至提出了“牛顿主义”,从而把牛顿的自然科学方法和理论照搬到人文社会领域。这说明牛顿的学说

A.具有的社会影响被夸大 B.被用来论证社会现象 C.因启蒙运动扩大了影响              D.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推崇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指出,“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A.阐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规律 B.标志着科学从此摆脱神学的控制

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又缺少合格的机械师,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到1830年,还有l/3的棉纺织厂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理论发展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C.工人阶级自发抵制机器 D.科学研究缺少普通民众支持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中提到:“从法拉第发现后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十九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贝尔纳旨在说明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B.电力技术发展所需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如图是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红磨坊的舞会》,描绘了巴黎一个露天舞会的热闹场面。画家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近景一组人物的描绘上,阳光照在坐着的女士的嘴和下巴上,眼睛和前额处在阴影中,生动表现出人物脸上的光色效果及光影造成的迷离感。这幅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

A.兴起于19世纪初的法国

B.注重反映现实生活

C.借助了光学领域的新成就

D.表现手法比较怪诞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山脉、沙漠、辽阔的太平洋所隔绝。这种隔绝的意义在于,它使中国人能在更少面临外来入侵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文明。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结合的很好,能供养数量可观的人口。汉朝拥有5950万人,明朝时1亿多,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人口,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人口已激增到4亿以上。由于人数上的优势,他们总能同化或者驱逐入侵者。中国还存在着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种共同的书面语是为中国提供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的一种重要力量。与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科举制。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置文官。征召有才之人较之西方所依靠的法律和制度,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的种种问题。促成中国文明内聚性的还有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文学和思想的遗产。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及中国明朝中叶之前,中西方文化接照各自的道路发展,漫长的文化沉积历程促使中西方社会在16世纪前后相继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在西方,资产阶级为了争取其阶级利益,反对封建统治特别是黑暗的神权压迫,起了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中国,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但是面对封建制度的腐败、封建专制的高压下的动荡时局,一批身处地主阶级中下层革新派的知识分子试图对影响社会发展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明清之际被称为异端思想的启蒙思想。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在经历了器物文明层面和制度文明层面的学习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意识到还必须要全面地、彻底地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向西方学习,新文化运动就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而生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试图用文艺复兴和法国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想来改造中国人,而这其中的核心思想被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凝练为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在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中至少担任着两个最重要的角色,一个是瓦解封建旧思想的破坏者,另一个是在中国建立新思想的启蒙者。

——黄大鹏《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与文学对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启蒙及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认为16世纪前后中西方思想文化在本质上有何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同一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如图反映了这一规律。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