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和政府约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干涉商人营业。这反映当时 A. 商人可以和地方政府分庭抗礼 B. 工商食官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C. 政府的商业经营政策完全放开 D. 商业经营的社会环境较为宽松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
3. 难度:中等 | |
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 ) A.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B.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 C.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 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
|
4. 难度:简单 | |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 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B.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东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小农经济下生活的富足 B.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C.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土地公有制下集体劳动
|
6. 难度:中等 | |
唐代宗宝应年间,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曰:“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又投牒自举,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并得到一批朝廷重臣附和,这说明( ) A.科举制促进了唐代诗歌繁荣兴盛 B.科举取士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C.科举创立初期人才选拔功能有限 D.新旧制度的更替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
7. 难度:中等 | |
宋代田宅交易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私下交易也很普遍,他们不加官印称为“白契”。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土地兼并受限 B.土地政策的调整 C.道德观念崩溃 D.政府管理的松弛
|
8. 难度:中等 | |
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 A. 毕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 B. 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 D. 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
|
9. 难度:中等 | |
宋代王柏有言:“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这说明当时( ) A.社会风气日渐堕落 B.士农工商四民界限被强化 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D.农民经济构成走向多元化
|
10. 难度:中等 | |
朱元璋曾敕谕天下巡检说:“朕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后又在私开矿业处所、商贾辐辏之地、民族交错地方、州县交边区域、流民往来集聚之处等增设巡检司。这表明,巡检司的设立( ) A.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B.强化了市镇经济功能 C.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D.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
11. 难度:中等 | |
据明末学者张夑在《东西洋考·序》中记载当时福建月港:“隆庆元年,准贩东西二洋……(海)澄,水国也,贾杂半,走洋如适市,朝夕皆海供,酬酌皆夷产。”这说明( ) A.明朝对外政策调整推动海外贸易 B.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得到真正实施 C.海关税收成为明朝重要财政来源 D.西学东渐丰富了沿海居民的生活
|
1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明清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该学者意在 A. 说明徽商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 强调程朱理学对乡村渗透 C. 描述明清徽商的豪奢生活 D. 指出明清缺乏社会转型的动力
|
13.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期,苏州地区商店里经常能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玻璃等洋货,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但是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4%,穷苦的城乡居民都穿土布。这反映了该地区 A. 居民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B.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 自然经济的固守与抵抗 D. 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光绪七年(1881年)二月发行的开平矿务局黄色横版股票。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股票实物图,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可知( )
A.洋务运动民用企业资金充足 B.洋务企业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C.洋务企业多途径解决融资之道 D.洋务运动成功抵制了外资经济
|
15. 难度:中等 | |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
16. 难度:中等 | |
据统计,抗战后到1943年底来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达四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占71%,他们大致可以归为叛逆者、逃亡者、追随者三类人,其中许多人在此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这一现象说明( ) A.抗日根据地文化氛围浓厚 B.边区政府社会结构更合理 C.国统区文化专制丧失民心 D.中共政治新气象得到认同
|
17. 难度:中等 | |
1943年日本开始在华中占领区实施“对华新政策”:对“国策公司”进行调整,避免日方独占,中方亦平等对待;“发还”军管理工厂给华商资本家;改由汪伪政府组织“商统会”收购物质;废止“军票”,统一使用伪“中储券”,日本这一调整主要意图是( ) A.防止沦陷区物质流向抗日根据地 B.打击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适应战争形势变化实现“现地自给” D.积极缓解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
|
18.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实行嫁妆婚姻制,并经历了“女儿出嫁给予嫁妆”从一种习俗变成法律的硬性规定;嫁妆的数额由少到多;妻子对嫁妆的权利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关注妇女是罗马公民法的立法原则 B.罗马法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女性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财产分配 D.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19. 难度:中等 | |
20世纪最受推崇的经济学家之一约瑟夫·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实践将货币单位转换成为合理的成本和利润计算的工具,复式簿记是它高耸的纪念塔。”他赞扬的这种新式记账方式最早可能诞生于( ) A.文艺复兴初期的佛罗伦萨 B.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 C.工业革命时代的曼彻斯特 D.罗斯福新政时期纽约
|
20. 难度:中等 | |
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名称,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这些名称反映 A.非洲物资极其丰富 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C.三角贸易所经路线 D.非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
21. 难度:简单 | |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 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A. 交通设施 B. 水利设施 C. 教育制度 D. 议会制度
|
22. 难度:简单 | |
18世纪末,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说:“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D.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
23.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A. 世界各地区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B. 各地被拖入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中 C. 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D. 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被消除
|
2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漫画《拥抱》(文中英文为“we must embrace one another to maintain peace”,即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美苏争霸客观上推动了西欧联合 B.美苏意识形态的认识渐趋向一致 C.美苏在相互博弈中寻求妥协共处 D.美苏两国为了世界和平走向和解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于印度的棉花,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50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在植棉经验长期积累的基础上,我国还出现了一批专门记述、研究植棉的著作如明代徐光启的《吉贝疏》、清代褚华的《木棉谱》、饶敦秩的《植棉篡要》、方观承的《棉花图》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然而,与这些商品不同,棉花有两个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阶段,一个位于农田,另一个位于工厂。糖和烟草没有在欧洲社会形成大规模的工业无产阶级,棉花做到了;烟草没有导致庞大的新型制造业企业的崛起,棉花做到了;靛蓝的种植和制作过程没有为欧洲制造商创造巨大的新市场,棉花做到了;美洲的水稻耕作没有引起奴隶制和雇佣制的爆炸性增长,棉花做到了。” ——[美]斯文·贝克特著《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棉的发展史实。结合所学,指出元朝时期棉布能“衣被天下”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棉花在东西方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尚未完全成功时,已有人注意到这场革命的进度之快。《申报》在1911年底撰文称:“数千年相传之专制国,一旦水逝云卷而去,数千年未有之共和国,一旦风驰电掣而成,诚列强所不信,抑亦吾同胞梦计所不及。”……考虑到革命爆发前朝野各方的内部情形,这一现象显得颇为奇特。就革命党人而言,在广州黄花岗暴动之后,同盟会处于组织分裂状态,武昌起义恰在革命低潮时期爆发且席卷全国。在李大钊看来,辛亥革命“成功之速,世所罕觏”,且“平心论之,清室非有凶暴之君,民军不过一旅之众。而黄鹤楼头,一呼百应”。他认为,这种难以索解的局面乃是“国民思想之变化”所致,由于“前代思想半遭破坏”。天下、朝廷两词曾是本土政治言说的基本要素,但在20世纪初逐渐从意识形态层面淡出。天下的淡出使得朝廷走向无用,乃是辛亥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当“国民”普遍接受西式的民族和民主话语时,清室“王气”的零落已难以避免。 ——摘编自薛刚《从朝廷天下到国家社会》 材料二 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呈现出多重变奏的面貌:它从“政治革命”异化为“帝王革命”;它是清廷失政与专政孕育的革命;它是以民主立宪为最终目的的革命;它是“物质主义之革命”;它是“思想战”的爆发;它是开局有功、建设不足的革命。但他对革命伤心失望之余,并没有消极沉沦,而是积极反思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辛亥革命实际上是“旧人行新政”,新瓶装旧酒、“以积极而无根柢无经验无条理无轨途,故纷乱至于此极也”、“吾国专制之毒,入人已深,一旦易名共和,而形成共和之内部分子,未尝受相当之磨折,俾与国体同化,则其杌陧凿枘,因不体合而生种种冲突,亦固其所。”“革命党人的奋斗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以及“第实业不发达,教育未普及以前,仅仅依靠武力以获得者,其结果当不过如斯耳”。 ——摘编自颜德如《革命的多重变奏:杜亚泉对辛亥革命的思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辛亥革命在革命派力量低潮时爆发却又能迅速成功?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杜亚泉认为辛亥革命有何突出特点?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毛泽东曾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综上材料指出,辛亥革命留给中共哪些经验教训?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文明是人类签署的一份浮士德契约,机器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将人们带到一个美妙的新世界。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指出:“从科学上说,肇始于17世纪的现代已于20世纪初终结;从政治上说,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现代世界诞生于首次原子弹爆炸。”原子核裂变成为现代“普罗米修斯之火”。机器时代的人类已经彻底征服了自然,甚至这个“宇宙的孤儿”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机器与技术也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效率巨大的杀人武器已经足以将人类毁灭千百次。中国学者李泽厚因此提出“第二次文艺复兴”:“第一次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今日的文艺复兴是人需要从机器(科学机器和社会机器)的统治下解放出来。这解放不是通过社会革命,而是通过寻找人性。” ——摘自杜君立《现代的历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与机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