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这一战役不仅标志着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抵抗的结束,而且也标志着多年来已成为国民党作战特征的军事失误、管理失当和叛逃现象已达到顶峰。据信蒋介石本人做出了在徐州平原作战的决定,而不是像所建议的那样撤向淮河这一天然屏障……由于权力如此集中于一个人手中,失败的责任也只能由一个人来负。”下列有关这一战役胜利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开始 B.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C. 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覆灭 D. 新民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
2. 难度:中等 | |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
3. 难度:中等 | |
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向中央汇报:下一步“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经中央批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进行了 A.徐州会战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
4. 难度:困难 | |
1947年国民党据《中华民国宪法》完成了政府的改组,在国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占17人、青年党、民社党及社会贤达占11,《大公报》对此的民意调查显示:100人中的50%为其打分为零分,平均分不到24分,其中⅔的人认为青年党和民社党根本就不该参加这个政府。材料较为客观地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两种命运的斗争 B.中国人民为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C.民主联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 D.国民党政权处于合法性危机之中
|
5. 难度:中等 | |
作家王树增在《解放战争》一书中指出:“解放战争并不仅是三大战役、渡江战役那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亦有攻打太原的艰难和血腥,攻打金门岛的惨烈和失败,攻打兰州的诡异和曲折,无数的人生悲剧掩埋在历史的深海里。”下列对解放战争经历曲折、跌宕过程的原因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国共双方在各战场的军事态势不同 B.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劣势和武装落后 C.二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格局的影响 D.美国始终都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
|
6. 难度:简单 | |
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刘、邓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渡过黄河南下。这支部队的作战意图应是 A. 战略反攻 B. 主力决战 C. 解放南京 D. 会师会宁
|
7. 难度:中等 | |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亊行动 A.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8. 难度:简单 | |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9.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其中,为立国建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
10. 难度:中等 | |
1924-1927年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1927-1936年国共内战、对峙;1937-1945年国共再次合作,携手共赴国难;1946-1949年国共又掀内战,民生艰难。这一变化反应了 A. 国家利益是其根本出发点 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民主革命由国共共同领导 D.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11.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毛泽东意在强调 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
12.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 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 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 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
|
13. 难度:中等 | |
关于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毛泽东曾说,当农民把大牌子写着“张二狗二垧地”的时候,共产党扎根了。这揭示了 A.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B.土地改革瓦解了反动统治 C.民众支持是革命胜利的基础 D.党的文化教育成绩显著
|
14. 难度:中等 | |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 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 撕毁政协会议协议发动内战 C.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
15. 难度:简单 | |
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展开战略反攻 B.实施辽沈战役 C.进行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
16. 难度:中等 |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
17.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请欣赏下列毛泽东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起义》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秋收起义的进攻目标是哪里?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远征”结果如何? (3)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