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

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

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资料表明:“英国输华货值,鸦片战争前为数十万英镑,战后增至二百多万英镑,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以后开始下降,到咸丰四年(1854年)为一百万英镑多一点,仅略超过战前的水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鸦片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贸易

B.咸丰比道光更加反对中英贸易

C.中国自然经济的抵抗力相当顽强

D.英国工业革命扩展到了大清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签约谈判中,清政府对增开商埠、割地、修改税则、赔款各项均比较容易予以接受。但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则以有违礼制为由多次拒绝,甚至打算以全免关税来换取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这说明清政府

A.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

B.仍然抱有天朝上国观念

C.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

D.开始建立近代外交体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以往所接触的民族,纵能凭其一时武力,乘中国之弊,以下图逞,彼此形势犹可相埒。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旨在说明

A. 外族入侵都加速了中国发展

B. 甲午战争加速天朝上国观念的破灭

C. 战争改变远东和世界的格局

D. 近代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 赔款2100万银元

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 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C. 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D. 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失败,很多民众思考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外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他们的理解中,“天朝上国”观念并无不妥,战败的原因是主事官员们的不作为。这一认识

A.科学分析了战败原因

B.实质上维护了清朝统治

C.掩盖了政府卖国行径

D.便利于投降派推卸责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 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 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 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 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据传教士回忆:“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万册。……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

A.“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

B.“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C.“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

D.“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

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 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

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一味逃避 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  据史科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的肉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二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情景,在一些有识之士的著述中,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都有鲜明的反映。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对贾府败落的描绘,称之为“末世”;而龚自珍在他的文章中则叫做“衰世”,他对清朝封建专制制度下出现的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表示不满:“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资产阶级兴奋得“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没过多久,英国下院一个调查中英贸易状况的委员会的报告承认:“近年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1846年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开始大幅下降,每年停留在150万英镑左右。西方资产阶级又把商品滞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的门户开放不够。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之间爆发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龚自珍所处时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经济、思想层面概括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归纳英方分析的英国商品滞销在华滞销原因。为解决问题,英国的对策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