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 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 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 政治开明程度日渐降低

D. 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道:“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材料可以反映

A. 满洲文明源自先秦时的中原

B. 清初依然存在文化冲突

C. 儒家仁政思想惠及大江南北

D. 民族认同成为朝野共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它的设立,本是一种超常规的做法。这个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名义上仅仅是皇帝的临时秘书机构,却实际上褫夺了内阁的权力,造成了中国特色的机构名实不符现象。”材料中的“临时秘书机构”

A.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B.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D.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使专制下权力发生转移

C.国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汉朝的刺史

B. 宋朝的通判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

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799年皇帝颁布谕旨:“朕闻近年各省督抚两司署内教演优人……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娱乐,辗转苛派,受害仍在吾民。……嗣后各省督抚司道署内,俱不许自养戏班,以肃官箴而维风化。”这表明

A. 戏剧发展导致政治腐败

B. 统治者践行重民爱民思想

C. 专制统治阻碍文化繁荣

D. 有限反腐以缓和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清顺治十八年,皇帝因爱妃去世痛不欲生,不理朝政。危急之际,孝庄太后令大臣们“改朱批,行蓝批(大臣经过商量,代替皇帝批阅奏章叫蓝批)”,处理国事。这说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封建制度完备

C.内阁作用突出

D.君主集权加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关于内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职权范围不明朗,但可正式统领六部百司

C.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D.是导致明代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的根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

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

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

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

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清代统治者明确宣布,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诸如亲王摄政、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等纯属皇家事务,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礼法而置喙。这表明

A. 清朝承袭了明朝制度

B. 礼法制度已不合时宜

C. 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

D. 传统家天下体制瓦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军机处一日日程噎噎接折(阅读奏折)要要见面(请皇帝旨)要要述旨(拟皇帝旨意)要要过朱(皇帝过目确定)要要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策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A.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 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加试题)在国家统一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中如何体现这一政策的。

(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帝的历史地位。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大致有两种:①康熙帝是一位“盛世圣君”。②康熙帝有才无识,因循误国。您更侧重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从处理蒙藏民族关系的角度予以阐述。侧重分析②,请从康熙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四个个角度予以说明(只作选择不作阐述,不得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