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是小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 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C. 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

D. 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李世民曾与长孙皇后论及国事,后对曰:“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武则天为唐高宗皇后,参与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据此可知,唐高宗时期

A. 皇权走向了衰落

B. 国家核心决策过程异变

C. 出现“垂帘听政”

D. 外戚逐步把持朝中政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俸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论君道》)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言论与哪一思想比较接近

A.以民为本思想

B.休养生息思想

C.峻法严刑思想

D.和忍求安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A.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

C.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太宗时期,孔颖达与颜师古等人受诏撰为《五经义赞》。又经诸儒考证,书始布下,每年明经,依此考试。玄宗时,初置玄学博士,习《老子》《庄子》等,亦曰道举,每岁依明经举。还亲自注释《道德经》颁示天下。这主要体现了唐代

A.主导思想由尊孔转向崇道

B.私家研究促进文化发展地证

C.宗教兴衰取快于皇帝喜好

D.政治统治借助多元思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A.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

C.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D.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据《唐六典》载,在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城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中央和地方分片管理首都治安 B.政府对商人和市场的严格管制

C.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D.中央机构“南面而王”遵循传统礼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擅发兵是中国古代军事法中的严重犯罪行为。唐律疏议中记载:“擅发兵十人以上,徙一年,百人,徙一年半,每百人加一等,千人,绞;其寇贼卒来,欲有攻袭,即城屯反叛,若贼有内应,急需兵者,得便调发。虽非所属,比部官司亦得调发给与,并即言上。”这反映出唐朝

A.高度集权和灵活分权相结合

B.地方政府的职能权限得到拓展

C.唐末藩镇割据局面持续和扩大

D.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的作用削弱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为此,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

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此时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由此可见,引发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B.南方气候宜人

C.南方相对安定

D.南方统治政策宽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 吐蕃 C. 鲜卑 D. 女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唐朝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这种变化反映

A. 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

B. 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

C.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

D. 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司马光曾谈及唐初名臣裴矩道:“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贞观之初的社会经济得以复兴

B.唐太宗虚怀纳谏

C.唐朝初期吏治清明、学术自由

D.三省六部制发挥了实效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秦始皇、唐太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1)材料一“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具体指的是什么?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制度和具体措施有哪些?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为巩固中央集权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你如何理解“自古功德兼隆,又汉以来未之有也”的评价。

3)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