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衡水市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

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

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

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

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在商王“中丁”以前,凡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

A. 王位世袭制尚未真正形成 B. 王位继承注重选贤任能

C. 王位继承制处于探索阶段 D. 王位继承尚存在随意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者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

A. 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B. 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

C. 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

D. 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西汉皇帝朝会时,官俸只有六百石的刺史的班序远在官体两千石的郡国守相之后,但刺史与郡国守相因政务而单独会见时,则要以刺史为尊。这主要是因为(  )

A.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 B.郡国守相畏惧刺史权威

C.刺史职权是皇权的延伸 D.汉代朝廷礼仪规定混乱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最令罗马人骄傲的是他们创建了自然法,自然法源于斯多亚派关于有一个理性之神统治宇宙的思想,认为所有的人就其天性而言都能发展出健全的理性,都有资格享有某种基本权利,对于这些权利政府无权违背。据此可知,自然法“最令罗马人骄傲”的是其

A.推动罗马法体系的完整

B.倡导了法治的理念

C.规范了政府的立法行为

D.保障了平民的权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30年,英国格雷政府上台,开始对议会进行改革。其改革原则是尽可能保持现有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坚持选举权依据财产标准而不是“天赋人权”。这种做法

A.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忽视了工人阶级权利

C.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

D.壮大了旧贵族的势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关于案件当事人的权力,《罗马法》规定:法律赋予被告以抗辩的权力,抗辩也可以源于大法官的职权;针对被告的抗辩,法律又赋予原告答辩的权利,同时赋予被告再答辩的权利,以对抗原告的答辩等。规定旨在

A. 坚持当事双方权利平等

B. 最大限度查清事实真相

C. 保证案件审理程序合法

D. 促成原告被告实现和解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贸易并按自由帝国主义的原则开放通商口岸、租界和建立海关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朝贡体系的制度框架,为条约通商贸易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条约通商贸易体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要求

B. 英国拥有了条约体系中的霸权

C. 列强对朝贡体系的不满情绪

D.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如表为清朝不同时期汉族与满族的总督、巡抚人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度

总督

巡抚

满族

汉族

满族

汉族

1837年

7

3

8

12

1864年

3

7

0

15

 

 

A. 国内民族矛盾的缓和

B. 洋务运动的迅速开展

C. 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 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表》,

 

家庭成分

社会出身

项目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绅士

商人

学生

军界

工人

务农

数量

7

17

41

26

9

15

10

2

2

53

备考

全县参议员91名.内有候补议员12

 

对表中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  )

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

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群众基础相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冯友兰在论及抗战精神时指出:“现在中国与日本打仗,是中国在近代处境最危底时候,但不是中国在近代地位最劣底时候。……我们的时代是中国中兴的时代,而不是中国衰亡的时代。”这充分体现了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B.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C.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D.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

A. 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D. 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

A.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

B.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

A. 彰显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

B. 防止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C. 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运行

D. 体现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尽管西欧在14世纪中叶因黑死病危机损失了不少人口,但在瘟疫结束后西欧农民的收入却有了很大提高。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根据当时的文献分析认为,14世纪后期意大利地区农民的肉食和糖类的摄入量和贵族基本相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A.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B.新航路开辟推动物质生活进步

C.文艺复兴推动社会消费水平上升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贵族衰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该材料可证明

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

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

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A. 欧洲的商业革命

B. 欧洲的价格革命

C. 丝绸之路的畅通

D. 工业革命的扩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说明明代的工匠制度

A.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 促进了资本主义关系出现

C.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D. 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清朝光绪年间,有官员奏曰:“洋人船炮之巧愈出愈奇,不谙礼仪……惟以力之强弱争为雄长。”也有官员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由此可见,当时官员

A. 仍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

B. 认为西方政事无足取法

C. 对西方文明的认识较为肤浅

D. 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表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代表国王和代表议会的两大阵营里,各阶层的比例大体相当,都有贵族、乡绅、富商巨贾和一般商人,也有中小土地所有者和手工工匠。据此

A.可以分析未来英国政体发展趋势

B.能证明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革命

C.完全划分两大阵营中明显的界限

D.能探讨英国发生革命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晚期,法国的政治制度进入到多变时代。这一时期最核心的变化是

A.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之争 B.政体选择的激烈交锋

C.君主立宪派内部的权力之争 D.民主共和派内部交锋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讲述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退却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材料中列宁的主张

A. 不利于苏俄经济快速恢复

B. 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

C. 导致新经济政策不久被抛弃

D. 反映了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看法不一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初,英、美等国都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能源危机加深 B.市场作用发挥失灵 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怀特计划的提出

A.彰显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

B.体现了互惠互利的原则

C.符合美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D.为马歇尔计划奠定基础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他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龚泽琪、董连泽《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背景,结合所学分别归纳二者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33年3月,即罗斯福总统刚刚上台执政的前几个月,由于大萧条带来的贫困,退伍军人要求补偿金的大军开始向华盛顿汇集。到了5月,就有大约3000人住进一座“帐篷城”,这是罗斯福总统命令军队在华盛顿郊区一处废弃的要塞专门为他们搭建的。在白宫的安排下,国家新的第一夫人艾莲娜·罗斯福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来到这些退伍军人之间,参加他们的歌咏会。一位退伍兵这样说:“胡佛派来军队,罗斯福派来他的妻子。”到1933年6月,约2600名退伍兵接受了罗斯福总统“新政”提供的工作。

——摘编自《向华盛顿进军事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美国民主制度遇到的危机,并简析罗斯福是如何应对这次危机的。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