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

B.注重主体自觉性

C.突出教化功能性

D.主张格物致知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这表明李贽

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

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齐治平”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规范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C.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汉质帝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

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C.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 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 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 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 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自身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发表以上言论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卢梭认为:“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经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为此,卢梭提出的主张包括

①“开明专制”

②社会契约

③三权分立

④主权在民

A.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

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53年,宁波知府毕永绍为美国华盛顿纪念塔赠送石碑,碑文摘自原福建巡抚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华盛顿……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清政府认为毕永绍献媚夷首,遂将毕永绍罢免。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清朝抛弃了天朝上国心态

B.徐继畲、毕永绍卖国献媚

C.徐继畲与魏源同属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D.徐继畲具有民主革命思想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D.“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 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B. 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C. 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D. 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辛亥革命的成果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其中最明显的缺陷就是“因人立法”。“因人立法”主要体现在《中国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

A.实行责任内阁制 B.实行总统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国会有立法权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论断

A.促成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诞生

B.促使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引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推动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战略出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C.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D.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明确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随后,蒋介石在其发表的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讲话中也明确宣布:余以为吾人革命所争者,不在个人之义气与私见,而为三民主义之实现。由此可见

A.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民主革命纲领

C.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理论依据

D.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实行党内合作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882,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这一现象说明 ( )

A.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

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 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材料一(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一些思想家的主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远不及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思想文化不断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二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第三次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共同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哪些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