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孟子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
2. 难度:困难 | |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精英分子为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走于各诸侯国之间,以求得到重用。无论哪个诸侯国,只要委以重任,便欣然前往。“朝秦暮楚”正是这种现象的写照。这说明当时的精英分子 A.没有政治信仰和操守 B.以国家统一为理想 C.以改善民生为目标 D.民族共同体观念强化
|
3.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之前,人们对祖先神的关注较少,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 B.选官制注重考察孝廉 C.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D.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
4. 难度:中等 | |
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 A.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C.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D.使士人开始步入政治舞台
|
5. 难度:简单 | |
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三纲五常”的学说 B.“天人感应”的学说 C.“大一统”政治主张 D.“君权神授”的学说
|
6. 难度:简单 | |
自汉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丞相共21人22任,考其出身地域,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这反映汉代 A.选官制度注意地域平衡 B.山东是政治经济文化重心 C.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较大 D.察举制容易形成政治垄断
|
7. 难度:中等 | |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理学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提升儒学地位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有利于批评佛道学说 D.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
8. 难度:中等 |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B.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C.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D.体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道德自觉
|
9. 难度:困难 | |
明朝时,有个官员告诉王阳明,说他忙于公务而无暇学习,王阳明则说,没有必要放弃公务,“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据此可知,王阳明主张 A. 格物致知 B. 日常生活即是修行 C. 正心诚意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10. 难度:困难 |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
11. 难度:困难 | |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下面对王夫之的这一思想主张认识正确的是 A.王夫之要求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B.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 D.反映了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的时代要求
|
12. 难度:困难 | |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B. 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C. 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 D. 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
13. 难度:困难 | |||||||||||||||||||||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发达
|
14. 难度:困难 | |
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 A. 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B.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C. 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 D. 引发人们美好联想的艺术状态
|
15. 难度:中等 | |
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 A.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
16. 难度:中等 | |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 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 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B. 文艺复兴汉代儒学 C. 宗教改革宋明理学 D. 文艺复兴宋明理学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选项中,前后两个事物间的关系与其它三项不同类的是 A.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B.经典力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智者学派——文艺复兴
|
1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的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准备了阶级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各自都有局限性 D.这两场运动的本质存在根本区别
|
19. 难度:中等 | |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超越了文艺复兴的时代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
20. 难度:中等 | |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兴办的精英教育学校,女性数量很少,她们学习为教土所反对的“一文不值的事物——古典学”,也被鼓励掌握历史,学习骑马、跳舞、唱歌以及诗歌鉴赏等,但是她们不能学习算术和修辞。这类学校兴起于 A.古罗马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
21. 难度:中等 | |
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 A.进入贵族阶层已成为社会主流追求 B.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 C.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社会出现了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现象
|
22. 难度:中等 | |
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 促进信仰自由 B. 巩固君主立宪 C. 强化专制统治 D. 落实《权利法案》
|
23. 难度:中等 | |
西班牙是近代早期欧洲第一批走上海上扩张的国家,但后来却没能发展为欧洲强国,这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开辟导致商路中心转移 B.未受人文主义思想洗礼 C.王权衰落阻碍民族国家形成 D.天主教会势力一直强大
|
24. 难度:困难 | |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
25. 难度:中等 | |
卢梭认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他主张“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这一观点 A.推动了19世纪英国议会的民主改革 B.对政治制度的构想脱离了实际 C.是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指导思想 D.明显受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
27. 难度:中等 | |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纠正了人类思想中的长期错误认知 B.确立起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C.帮助人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D.使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
28. 难度:中等 | |
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的一次“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意调查中,牛顿被认为更具影响力。牛顿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 A.英国圈地运动早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
|
29. 难度:中等 | |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更客观评价地西方启蒙思想 D.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
30. 难度:中等 | |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民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过高估计了爱因斯坦移民的社会影响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
31.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以《春秋》经的权威,高度肯定了“大一统”,这符合孔子所说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但是孔子的“吾从周”仍是肯定了周朝的封建制,而董仲舒的“大一统”则已是对“汉承秦制”的郡县制的肯定。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使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由此完成了“汉承秦制”与儒家文化的整合。如余敦康先生所说$中国文化作为一种实体性的存在,一种与整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文化模型,不是在先秦而是在汉代才最终形成的。” ——摘编自李存山《董仲舒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损益》 材料二 朱熹把《大学》中的一些理论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重新解释《论语》《孟子》《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对儿童的生活习惯提出了行为规范。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对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对儒学发展所做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儒学呈现出的特点。
|
32.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与人文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
33.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