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四个商埠分布图,其中沙市位于图中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2. 难度:中等 |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
3. 难度:中等 | |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中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中英双方实力的变化造成的 B.世界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 C.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 D.中英文化观念的冲撞
|
4. 难度:中等 | |
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 B.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 C.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 D.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
|
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 A. 消除了顽固守旧思想 B.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 开启了实业救国运动实践
|
6. 难度:中等 |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官僚耆英说:“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应即明定章程,英国人归英国人自理,华民有中国讯究……可免争端。”这说明耆英 A.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将领事裁判权视为驭夷手段 C.认识到西方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D.主张中外司法应该尽量接轨
|
7. 难度:中等 | |
严复的译著《天演论》,把生物的进化引伸到社会的进化。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制度、一种道德、一种价值都不能一成不变,不变就会僵化,就会落后,就会在弱肉强食的人类生存竞争中被淘汰。这反映了严复 A. 以救亡图存为己任 B.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 大力提倡君主立宪 D. 积极倡导科学救国
|
8. 难度:简单 | |
《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商贾上达官宪,仍用奏明字样”。该条款表明当时的中国 A.外交领域开始受到列强控制 B.“天朝上国”体系受到冲击 C.统治阶层崇洋媚外心理严重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 难度:中等 | |
面对列强提出的和议大纲,清政府宣布今后的对外方针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更厚颜无耻地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随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
10. 难度:中等 | |
在一些世界传媒会议上,有这样一个观点:如果离开网络和数字,报纸将没有未来。大家对未来趋势的一个重要判断是,报纸的数字化。材料主要说明报纸 A.信息传播功能减弱 B.受到网络的冲击 C.商业价值日益衰退 D.发展要顺应时代
|
1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一战期间,列强对华贷款、借款、投资的总额约为22亿元,并未抽走分文;他们设立的13家银行、599家工矿企业、40多家航运公司及其他侵略机构没有一家撤走。该学者认为,当时列强 A.已视中国为其战略后方 B.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 C.并未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仍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
12.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 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 ) A. 工业布局趋于平衡 B. 工业结构更加合理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
13. 难度:简单 | |
在辛亥革命潮流冲击下,人们纷纷剪掉辫子。1919年,末代皇帝溥仪也剪掉了大清国的象征--辫子。但是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地处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村,还有不少人留着辫子。这说明近代中国 A. 辛亥革命影响非常有限 B. 交通不便导致信息不畅 C. 封建保守势力十分雄厚 D. 社会习俗变迁很不平衡
|
14.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早期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地域分布则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A.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和均衡 B.带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 C.代表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D.依附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
|
15. 难度:简单 | |
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可见,他倡导的史学革命着眼于 A.唤醒民族意识 B.复兴传统史学 C.发动群众革命 D.推进维新变法
|
16. 难度:中等 | |
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shop),特零克帝(drink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A.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B. 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 C. 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D. 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
|
17. 难度:中等 | |
一位史学家这样描述这一历史事件:力图用铁血手段推翻皇权,实现民权,但是最终革命和立宪两党创造性地运用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地实现了革命的理想:皇权退出,民权建立。此事指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 B.英国光荣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
18.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观察如图所标注的地点,与孙中山先生的活动匹配正确的是 ①—军政府成立 ②—同盟会成立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④—宣誓就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孙中山传》的目录,每一章下包含若干子目,“宣扬民生主义和实业救国”子目应属于 A.第二章 B.第三章 C.第四章 D.第五章
|
20. 难度:中等 | |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上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没有在工农群众中立住脚跟,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B. 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最终统一中国 C. 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 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动,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
21. 难度:简单 | |
下面漫画作品名为《革命歌声》。该漫画反映出 A.北伐战争推翻军阀统治 B.农民积极参与国民大革命 C.北洋军阀混战统治黑暗 D.中共武装反抗封建新军阀
|
22. 难度:中等 | |
1920年5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到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尽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 A. 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 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 C. 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 D. 功绩受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
|
23. 难度:中等 | |
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上述史料可以用来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中心形成的原因 B.五四运动中心转移的条件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D.民族工业体系畸形的表现
|
24. 难度:中等 | |
1936年6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安排,美国《每日先驱报》记者斯诺到达陕北采访。其稿件通过美国的《亚洲》、《纽约太阳报》、上海的《大美晚报》等报刊传向世界。中国共产党此举意在 A. 为中国局部抗日战争寻求外援 B. 借国际舆论来嘲讽国民党 C. 宣传共产党对国际时局的分析 D. 扩大红军长征的国际影响
|
25. 难度:简单 | |
《南京条约》规定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商贾上达官宪,仍用奏明字样”。该条款表明当时的中国 A.外交领域开始受到列强控制 B.“天朝上国”体系受到冲击 C.统治阶层崇洋媚外心理严重 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6. 难度:中等 | |
“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该观点 A.反思洋务运动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C.依然停留在器物层次 D.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2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民国十七年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包含了妨碍“中华”这艘航船的三大障碍。中国革命志士为使这艘船顺利航行而开展的运动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
28. 难度:困难 | |
如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如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 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C.在时代驱动下的被动转型 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
|
2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864~1914年间中国报刊、杂志对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以下属于④时期结束后给革命志士带来的新认识是
A.君主立宪仍是思想界的主流 B.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更重要 C.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已过时 D.民主共和观念已被破坏殆尽
|
30. 难度:困难 | |
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 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沦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民族的深重灾难,国家的积弱不振,社会的贫弱穷困,正是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李文海先生曾形象地指出:“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像蚊子吮血似的将坚船利炮的尖刺刺入近代中国的孱弱肌体,造成近代中国的大出血。” ——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与近代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材料二 只有蒋廷蔽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谈到《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时明确说:“条款虽很多,主要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他认为开放通商,密切与西洋的关系是必要的,关键是要自己振作。在看到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这点上,他是先驱者。 ——袁南生《近代不平等条约另一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认识。
|
32. 难度:困难 |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