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孔子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求助外在的传统礼仪,主张“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的思想

A.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B.具有浓厚传统色彩

C.维护奴隶社会统治秩序 D.形成完整系统体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B.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C.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D.墨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 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

B. 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

C. 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 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的四民体系中,士阶层代表两层含义:一种是指贵族体系中最低一级,另一种是指贵族麾下的武士。在汉武帝后,“士”主要指代经过考试被选拔成官员的知识分子。“士”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变化反映了

A. 汉朝贵族制度逐渐消失

B. 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 “重文轻武”成为传统

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如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

时期

议题

理据

内容

汉文帝

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急

灾异

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大遭旱蝗饥馑之害,滴见天地,灾及万民

汉武帝

礼法·议尊宝鼎

祥瑞

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

汉光武帝

人事·议郡守不宜频更

灾异

六年有日食之异

 

如表据此可以判断,汉代

A.民间迷信思想较为盛行

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

C.皇权政治具有神秘色彩

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可以说明

A.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古人对火药成分的认知

C.军事主导了科技的发明 D.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实践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重大科技成果与如图中的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本草纲目》的编撰 B.《九章算术》的成书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授时历》颁布推行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东京梦华录》是北宋灭亡后,跟随大批臣民逃亡南方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这

A. 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B. 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

C.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 激发了读者的家国情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明代社学的兴办

A.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培养了学以致用的人才 D.借助儒家伦理维护统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朝中后期,刊刻通俗书籍的民间坊肆,发行了一种以戏曲小说形式演绎和表现佛教内容的新的文学样式作品,且配有大量版画。这种新文学样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众消费观念变化

B.雕版印刷技术改进

C.佛教影响逐渐增强

D.市民阶层日益扩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C.动摇了社会等级观念 D.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A. 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 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A. 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 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 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 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一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D.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对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 讨论主题不同

B.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 价值取向不同

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15世纪,法国对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至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宗教相关书籍下降为总数的27%。这一变化反映了

A.人文精神的复兴

B.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

C.启蒙思想的兴起

D.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约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并不反对基督教

C. 认为宗教苦修比现世生活重要

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罗索在他的《西方哲学史冲写道:“文艺复兴不是民众性运动,而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艺奖励,特别受到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得多。”此观点

A.全面分析了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

B.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的运动性质

C.说明上层阶级助推了文艺复兴

D.没有看到群众性运动的真正力量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可见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两部文学作品是中外历史上的名著,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B.标志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

C.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闽广商人手中,长期以来在朝贡贸易下,海外商人属于非法商人,直到1567年开放海禁以后才获得合法身份,但商船、数量和贸易地区仍受到严格限制,海关税饷虽有定额,但往往官吏“卖放指吓,倍索常例之外”。另外明朝政府刑法民法部分,有时“以罚代刑”,有时“以刑代罚”,更别说有独立的商法或海商法了。15到17世纪,中国海外贸易商人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独资和合伙制度,其雇佣的工人多由虚拟血缘关系的“义男”“义女”组成。这一时期商人群体虽然形成了商帮,但组织涣散,缺乏自发形成的海外贸易同业组织。

——摘编自王晶《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商人群体的状况,从思想角度分析其成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肯定知识有赖于具体的认知者。在一个人看来是真的,对他来说就是真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所以普罗塔戈拉这样教诲人,在知识方面,人以自己为准则。智者利用各种逻辑谬误和诡辩,这使研究正确的思维规律成为必要,从而加速了逻辑的诞生。

——美梯利《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一个好争之徒在争论的时候并不在意问题的正确与否,而只是急于说服他的听众。此刻我和这种人唯一的不同仅仅是——他想使他的听众相信他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而我想说服的是我自己。……我请你们思考的是真理而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死前与朋友的谈话)

材料三  在15、16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概括材料一、二中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哲学主张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