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在地方上推行的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下列对这三种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巩固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D.地方长官均都世袭
|
2. 难度:简单 | |
人才的选拔与官吏的任命直接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历史上选官和用官制度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下列选官和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科举制 ②察举制 ③九品中正制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
3. 难度:中等 | |
清代有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所处机构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一机构 A. 始设于明代 B. 是当时最高的行政机关 C. 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反映 D. 官员都出身于皇族
|
4. 难度:中等 | |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最终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B. 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 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思维 D. 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
5. 难度:中等 | |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难度:中等 | |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 A.中国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B.日本近代天皇体制的确立 C.中国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D.日本工业化整体水平较低
|
7. 难度:简单 |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根本原因在于 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C. 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
8. 难度:中等 |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
9. 难度:简单 | |
2014年10月13日,某世界性组织表示将在三年内向卢旺达提供7.3亿美元的援助。主要用于水电项目为主的能源领域、城市发展、农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该组织是 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银行 D. 世界贸易组织
|
10. 难度:中等 | |
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繁重的捐税负担 C.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
11. 难度:中等 | |
近代学者欧榘甲认为:“洪、杨与其徒党,起于草泽无赖„„稍得土地,即以为安,封王数百,彼此争功。”“一旦得意,其骄横无礼,贻害众民,恐有甚于满清者。”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 B.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C.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心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
12. 难度:简单 | |
关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都没有真正地实施 ③两者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茫茫黄海静无涛,隼袭龙鳞雾正高。不信廉颇已遗矢,终因白起是屠刀。舰旗枪炮欲交接,天地鬼神皆怒号。屈子临归马回首,邓公喋血犬逾豪。”与上述内容有关的诗句是 A.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B.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C.八千十万神兵起,扫灭洋人世界新 D.黄花碧血埋先烈,七二英名百世讴
|
14. 难度:简单 |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A.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B.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
15. 难度:简单 | |
《临时约法》在赋予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的权利时,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主要用意是 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B.防止专制独裁再现 C.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D.推动满清政府破产
|
16. 难度:中等 | |
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
17. 难度:简单 | |
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A.红军长征 B.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
18. 难度:中等 |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天辟地”主要是指 A.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B.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
19. 难度:中等 | |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朋友时指出“如果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在台湾的政策将根据台湾的现实来处理。”这表明邓小平 A.明确提出“一国两制” B.即将着手收复台湾 C.追求国家形式上的统一 D.初步形成国家统一的构想
|
20. 难度:中等 | |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素质。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B.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官员的有效途径 C.使农民开始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21.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5世纪,谁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查士丁尼
|
22. 难度:中等 | |
苏格拉底说:“……它把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需要国家统治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该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以下对上述材料解析正确的有 ①全体雅典人均可以参与国家管理 ②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③雅典民主政治忽视了统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④雅典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3. 难度:中等 | |
从《十二铜表法》一直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古罗马在债务法规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表明在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中( ) A.重视维护帝国统治 B.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C.力图缓和民族矛盾 D.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
24. 难度:中等 |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已经不能继续满足现实需要……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各有自己的法律,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却只有少数几条,因此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这句话最有可能是在直接评述 A.希腊雅典公民陪审法庭发展史 B.古希腊民主法制发展史 C.古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发展史 D.古罗马法律制度发展史
|
25.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所蕴藏的法律理念主要是( ) A.三权分立 B.集体管理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
26. 难度:简单 |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这一规定 A. 加强了中央权力,兼顾了地方分权 B. 类似中国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规则 C. 强化了总统权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其本质是“主权在民,权力制衡”
|
2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制
|
28. 难度:简单 | |
1875年初,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
29. 难度:中等 | |
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开幕,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表明不愿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苦和发展经济作为目标,此次会议促进了 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以苏联为首的华约成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格局
|
30. 难度:中等 | |
有人指出:无论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还是美国总统如威尔逊、罗斯福等,都有强烈的“大国使命感”,都认为美国对世界负有特殊“责任”。1989~1993年担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认为当时美国所担负的“大国使命”和“责任”是 A.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建立与俄罗斯对抗的两极世界 C.建立容纳各种力量的多极世界 D.建立以美、日为主导的新世界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纲要》 材料二 “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出现幼主、庸主和怠政之君的时候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内阁制对皇权专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造成它们具有本质区别的原因。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差别。因此在城市中心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然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城市中心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要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是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去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在当时行不通? (2)在材料二、三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新思想?这一理论包含哪三方面内容?试分析三者关系。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干年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则为了弥补杜勒斯的无礼之举,在1972年他访问中国走下飞机舷梯时,主动向周恩来伸出手来……作为美国出席日内瓦会议代表团团长,他(杜勒斯)在制定与会方针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孤立和打击中国代表团,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接触,包括不许跟中国代表团人员握手. ——《杜勒斯拒绝跟周恩来握手:纯属虚构的故事》 材料二 欢迎中国代表团的场面,更令人难忘.57个国家的常驻代表轮番登台致辞欢迎,用了近6个小时.智利常驻代表先是引用……诗句描写昔日中国人民的苦难.接着又全文引用毛主席的诗词赞扬新中国站立起来的自豪之情.匈牙利代表团副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察托尔道伊·卡罗伊用中文致欢迎词,令全场为之动容.他说,2758号决议的通过“纠正了一个存在已久的严重的历史性的不公正”,“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伟大中国的前进”.话音一落,会场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恒久的记忆——记中国重返联合国》 材料三 对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72年尼克松主动向周恩来伸手的主要因素. (2)材料三中特里尔的这段描述表明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