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儒家经典《诗经,大雅·文王》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下列各项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相比夏商强化了中央集权 B.明确了诸侯的义务 C.把神权和王权结合在一起 D.确立贵族世袭制
|
2. 难度:简单 | |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
3. 难度:困难 | |
不少现当代史学著作称秦始皇为赢政,而《史记》中却写作秦王赵政。秦国名臣商鞅有时也写作卫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先秦时期,起名既可从父姓,也可从母姓 B.先秦时期,贵族既有姓,也有氏,且氏有时不止一个 C.先秦史料残缺,典籍多讹传,历史人物姓名存在争议 D.战争年代为人身安全,历史名人多使用化名
|
4. 难度:中等 | |
理性精神是指人具有不依赖天启或神谕,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善恶,认识真理的能力,下列言论符合这一定义的是 A.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C.鬼神之明智于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于聋瞽也 D.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
|
5.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
6. 难度:中等 | |
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 A.农耕规模的扩大 B.政治局势的动荡 C.人口数量的萎缩 D.经济地位的下降
|
7.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以侍中侍郎等侍从、近臣组成中朝,掌控国家决策,以分三公之实权。从辅政大臣霍光开始,外戚以大将军身份入主中朝成为惯例,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大将军取代三公执掌相权 B.以大将军执掌中朝,说明汉朝重武轻文 C.西汉以外戚平衡同姓诸侯的权力 D.中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
|
8. 难度:困难 |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
9. 难度:中等 | |
某电视台策划拍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反映公元7世纪时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不少热心人士纷纷献计献策,贡献不少情节构想。下列情节最符合史实的是 A.湖南工匠刘梦溪改良了风力水车 B.山西举人齐之姜在家苦读四书五经 C.山东官员马周被任命为中书侍郎 D.湖北农民何维君在水稻收割后种下小麦
|
10. 难度:中等 | |
唐政府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经营。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管理。据此可知当时 A.领土主权受蕃商严重侵犯 B.朝廷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C.外贸发展瓦解了市坊制度 D.海陆“丝绸之路”繁盛
|
11. 难度:中等 | |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B.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D.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
12. 难度:中等 | |
明初内阁大学士仅为五品官阶,地位远在六部尚书之下,明宣宗时,被称为“三杨”的三位杨姓内阁大学士执政,“三杨”以六部尚书的身份兼任内阁大学士,掌控了“票拟”权,内阁地位大幅度提高。到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时,内阁已经完全控制六部。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明朝皇权较前朝有所加强 B.内阁权力的扩大有力抵制了宦官专权 C.张居正执政时内阁首辅成为法定宰相 D.内阁权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
|
13. 难度:中等 |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天下为主,君为客” C.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 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 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 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 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
|
15. 难度:中等 | |
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人口之间的矛盾造就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尽管人口众多,劳动力仍然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要素,其要素回报率甚至长期高于土地。该生产模式体现了 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 C. 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D. 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
|
16. 难度:中等 | |
严泉在《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中写道: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这表明《临时约法》 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
|
17. 难度:中等 | |
在1934年开始的新生活运动中,蒋介石把“礼义廉耻”视为救国建国的根本所在,强调把“礼义廉耻”的道德精神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他把“礼义廉耻”解释为“规规矩矩的态度,正正当当的行为,清清白白的辨别,切切实实的觉悟”。其本质意图是 A.强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B.恢复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C.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D.重塑民族精神实现民主建国
|
18. 难度:中等 | |
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要“集中力量保证重工业的建设”,但“决不能理解为可以忽视轻工业的发展、农业和地方工业的发展、贸易合作事业和运输事业的发展及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至放松对这些事业的领导”。材料主要表明中共中央当时 A.投资规划不够科学 B.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 C.重点倾向改善民生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
19. 难度:中等 | |
1979年7月1日,我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被视为“立法系统的里程碑”,80年代,又相继颁布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 B.初步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D.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
|
20. 难度:简单 | |
美国政治家享利・克菜在19世纪初指出:“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培育实用技术和制造工艺优势的国家在力量上必将过依靠劳动力数量的国家。”据材料可知该政治家认为 A.国内市场是经济迅速起的重要原因 B.关税保护可以避免国内经济急剧衰退 C.国家千预经济方式可以减缓经济危机 D.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工业化的必然趋势
|
21. 难度:中等 | |
1725年,英国著名作家笛福抱怨说,仅仅从穿着上很难分辨仆人和女士。1761年,《年度记录》杂志声称:“时尚的民主化使人们很难从服饰上区别女士和女制帽工、男仆和主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低廉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工业革命改变社会关系 D.普通民众权利得到保障
|
22. 难度:中等 | |
1927年,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开始动工建设。它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和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由苏联水利建设专家设计、美国水电专家小组指导。历时5年,先期5个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据此可知当时 A.苏联与西方已由对手变成盟友 B.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已经形成 C.苏联利用西方技术推进工业化 D.经济危机使欧美加加速资本输出
|
23. 难度:中等 | |
1979年,英国的股东人数约为300万人;1993年约为12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截至2008年,在人口超过6000万的英国,七成以上的家庭都承认自己有这方面的投资。这些变化体现出英国 A.资本社会化趋势 B.国有企业私有化 C.股权集中程度高 D.政府干预的强化
|
24. 难度:困难 | |
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表明 A. 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 B. 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C. 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D. 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
25. 难度:中等 | |
宋代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引发了整个社会经济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邦之人,重于粪桑,轻于壅田,况是土色带沙,粪又不至。……冬田不耕,一枝之桑亦必挣护。……因地狭而人稠,土瘠而收薄,通县计之,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 ——(宋)程珌《洺水集》 材料二 宋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养活工商业人口的商品粮,而且为商业提供了大多数商品,还为手工业商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这些都清楚的表明农业实际上就是工商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全局而论,宋代农业的最主要任务仍然是生产粮食和衣料,它的最主要功能仍然是解决其生产者及社会成员的吃饭穿衣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能把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估计过高。 ——摘编自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1)材料一中“此邦”的农业经济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宋代农业经济中的结构性变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简析商业性农业发展对宋代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前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法国的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为什么法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远低于英国呢?事实是,工业革命也产生于其他原因。某些(最为重要)是经济方面,其他是社会方面的。由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实现了政治稳定。18世纪英国人口飞速增长,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税公路和海岸运输发展,加强了国内市场的统一,促进了不同地区更为专业化的分工。最后,尚无一个国家有军事力量向18世纪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发起挑战。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原因和意义。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理与历史,最有紧切之关系,是读史者所最当留意也。高原适于牧业,平原适于农业,海滨河渠于商业。寒带之民,擅长战争,温带之民,能生文明,儿此皆地理历史之公例也。我中国之版图,包有温寒热之三带:有绝高之山,有绝长之河,有绝广之平原,有绝多之海岸,有绝大之沙漠,宜于耕,宜于牧,宜于虞(经营山泽),宜于渔,宜于工,宜于商。几地理上之要件与特质,我中国无不有之。故按察中国地理,而观其历史上之变化,实最有兴味之事也。中国何以能占世界文明五祖之一,则以黄河扬子江之二大川横于温带,灌于平原故也。中国文明何以不能与亚细亚之文明、印度之文明相合集而成一繁质之文明,则以西北之阿尔泰山、西南之喜马拉耶山为之大障也。何以数千年常有南北分峙之姿势,则长江为之天堑。……故地理与人民二者常相待,然后文明以起,历史以成,若二者相离,则无文明,无历史,其相关之要,知肉体与灵魂相待以成人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