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庐巢七校联盟2019年高三上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A.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

B.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

C.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

D.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他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A.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法制

C.政府注重宣传宗族自治的思想 D.统治重心开始转向乡村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执政官数量不同    B. 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C. 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 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法国宪法是一部不完备的宪法,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也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及地方政府。但是它是法国唯一持久的宪法,从1875年到1940年,共维持了65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A.规定皆由共和派担任总统 B.能注重满足各阶层的利益

C.是各政党相互妥协的产物 D.规定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 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革命正是由这两种梦想的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种梦想的实现是在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1945年 D.1946—1949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面的表格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

时间

会议

女性代表所占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A.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B.女性参政意识增强

C.女性权益得到保障 D.民主政治制度建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财富》杂志曾在香港回归前预言“香港已死”。十年后,该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这一变化表明

A.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B.肯定中国“一国两制”政策效果

C.香港回归前后没有本质区别 D.中英双方和平签署《联合声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针对某一事件,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喜悦、迷惘、震惊交织在一起。当时最流行的三句话是:“蒋帮受打击”,“苏联干生气”,“佐藤(日本时任首相)真着急”。由此可知,该事件

A.源于美苏关系的日益缓和 B.折射出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C.表明中日关系逐步正常化              D.直接促使中国重返了联合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美国家庭厨房的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苏联人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折射出

A.美苏都放弃了争夺世界霸权 B.美国取得对苏联的全面优势

C.美苏冷战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D.美苏在科技上存在巨大差异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农民对市场交易的参与,更多是“剥削推动的商品化”和“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以牟利为目的出售剩余产品的商业活动并不占主导。这说明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占据着社会主导地位 B.商品经济受制于社会主流体制

C.古代农民缺乏商业致富的意识 D.工商食官禁止了商品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东汉初,许多农民成为豪强地主的部曲佃户,以致国家的户口册在姓名、年龄与数量等方面都不真实。为此,光武帝命郡县实施“案比”,“聚人田中”,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案比”

A.利于封建国家控制劳动力 B.有利于减轻农民阶级负担

C.有利于瓦解豪强地主势力 D.提高均田制授田的准确性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这些人被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折射出

A.租佃制日趋衰落 B.人口大规模迁徙

C.城市经济的繁荣 D.农村经济的萧条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世界是平的》一书提到,全球化经历了三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的融合和全球化雏形,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此时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主要来自

A.教会 B.个人 C.公司 D.国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根据如图可知,该时期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A.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B.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他国

C.英国仍保持着贸易优势 D.西方大国外贸一直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主要职能在于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业原料、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业人士等进行调查研究。后增设“计划部”,并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此举

A.利于抗战时期的资源调配

B.探索苏式计划经济体制

C.导致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D.改变了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国家统计局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

A.中国的人口总数已开始下降 B.自然灾害导致粮产量下降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 D.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承包农户进城落户的,引导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土地承包权或将承包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也可鼓励其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经营权。由此表明,土地流转这一做法

A.更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B.取消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

C.终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的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 B.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波及 D.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世界经济遭受到了重创,各国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碍了国际关系的程度。“经济民族主义”体现在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C.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局势紧张

D.各国实行关税壁垒政策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英国传统福利制度下,中央政府统一规定福利保障的覆盖范围、水平和项目。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政府强调福利既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自我保障,建设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责任机制。据此可知,布莱尔政府

A.极大提高了民众生产积极性 B.扩大社会保障的多元化程度

C.进一步削弱了政府行政权限 D.清除了福利国家存在的弊端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6年6月24日,经公民投票,英国最后决定退出欧盟。英国退出欧盟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挫折 B.英国国内消除了政治分歧

C.欧盟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D.区域化与全球化不能互补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英国学者吉登斯认为:“全球化是影响我们生活的主导性现象,我们不仅要把全球化理解为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更要把它理解成生活方式的转变,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待全球化现象是一个错误。”材料说明全球化

A.是一个心理认同的过程 B.使世界各民族文化趋同

C.人们应该多角度地看待 D.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保持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沟通与互动通畅,是国家实现对地方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帝国剪力了庞大帝国的内建系统,包括道路系统和官僚体系。……就秦朝的郡县制度来说,从考古发掘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以发现,甚至最小的县城的县长或县令,往往是由秦帝队的中下级军官专任,中央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传达到地方,效率相当不错。秦帝国的道路系统,在中原地区是两横两直四条主干道,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外展开若干条辐射线。这样的内建系统,传达命令效率很高,得到沈静末梢回馈讯息的效率却有所不足。

材料二  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区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三  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是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打乱,打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内政系统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劣。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分析唐朝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与其灭亡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三、论述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如图为美国20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的部分轨迹。其中,1900—1920年可划为“进步时代”,1929—1941年为“焦虑时代”,1980—1990年为“里根时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1)图中所示的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2)这三个时代,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思路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3)根据所学历史并结合现实,你有何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